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今年以來,涼州區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最大民生工程,聚焦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這一重中之重,高效統籌,強化舉措,狠抓落實,有效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質量和成色。

涼州區緊緊圍繞"義務教育有保障"目標要求,持續狠抓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通過戶籍信息與學籍信息數據比對,對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就學情況逐戶逐人開展核查。全區義務教育適齡兒童除無接受教育能力的29人外已全部及時入學,對具備接受教育能力的110名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全部落實"送教上門"服務。為學前教育階段在園幼兒免除(補助)保教費62669人次3134萬元,為義務教育階段非寄宿生18676人次發放生活補助492.65萬元,為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12898人發放生活補助749.35萬元。"兩免一補"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做到全覆蓋無遺漏。著力解決"大班額、入園難"問題,今年新增中小學學位2100個、幼兒園學位1000個。加大農村學校建設力度,投入5530萬元實施農村中小學建設項目55項。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通過特崗教師招聘、"三支一扶"安置等途徑,補充107名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

"健康底色"是老百姓的"幸福成色",為守護好群眾的生命健康,涼州區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涼州醫院牽頭建設的醫聯體(醫共體)、遠程會診系統覆蓋所有衛生院。全區39個鎮衛生院科室設置符合省市標準,配備執業(助理)醫師819人(其中全科醫師341人),每個衛生院至少有1名執業(助理)醫師和全科醫師,醫療設備設施能滿足基本醫療服務和初步診斷、急診救治及轉診。全區442個行政村共配備合格村醫799名,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村醫,全部達到村衛生室"四有"建設標準。農村衛生院臨床醫師全部在省級培訓基地進行了全科醫師培訓和全科醫師轉崗培訓,2035名村醫全部完成基層能力提升集中培訓。做好低收入人口全參保、全資助,從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道保障線精準發力,打好"小病慢病政策保、中病醫療救助兜、重大疾病三重制度保"三套"組合拳",不斷夯實醫療保障水平。脫貧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率、"四類"重點慢病簽約管理率達100%。為全區低收入人口及已脫貧人口落實基本醫保報銷6895.35萬元、大病保險報銷1114.53萬元、醫療救助2518.13萬元。創新"三辦"模式,采取區內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委托辦"、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代理辦"、組織醫學專家"上門辦",做到符合慢病辦理條件患者全覆蓋。做到農村慢病辦理全覆蓋。實行門診慢病證隨時審核辦理機制,新辦城鄉居民慢病證11854人,復審15396人,累計辦理59386人。印發涼州區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宣傳冊3萬本、宣傳彩頁5萬張,通過開展培訓、發放宣傳資料、公眾號推送等方式,深入宣傳醫保相關政策,著力提高群眾對醫保政策的知曉率,引導群眾走出政策理解誤區。

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而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則是基本保障和前提。在全面實現脫貧攻堅住房安全保障的基礎上,涼州區堅持把土坯房改造作為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抓手,制定《涼州區2022年農村住房改造建設實施方案》,明確農房改造任務,確定改建方式、改建程序和改建步驟,積極爭取農房抗震改造、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等項目資金支持,大幅度提高補助標準,配套農村住房質量提升專項貸款貼息政策,為全面推進農房提升奠定基礎。通過拆除重建和維修加固方式改造農房5454戶,占當年5000戶任務的109%。爭取中央、省級農房抗震改造補助資金1382.27萬元,全部通過惠民直發系統撥付到戶。常態化落實農村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對重點對象以及建設年代久遠的土坯房、地質災害易發隱患區域住房安全狀況進行重點監測,做到發現一戶,改造一戶,及時高效保障農村住房安全。成立5個巡查組對全區農村住房情況進行不定期巡查,對排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住房,全部列入改造計劃進行改造,做到發現一戶、改造一戶,穩定消除安全隱患。

針對我區地形地貌復雜、水資源稟賦不均等實際情況,區水利部門制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成果排查工作方案》,圍繞供水薄弱區域、薄弱點,緊盯關鍵時段和重點區域供水問題、群眾關切和反映供水問題集中區域,進行全面排查和常態化監測。投入資金8196.78萬元,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和涼州區2022年鄉村建設示范村組飲用水供水保障工程,通過改造提升供水管網、配套供水設施,穩步提升供水標準和質量。加強供需水、上下游、灌區間統籌調度管理,確保農村供水平穩運行。落實進廠水和出廠水日檢、月檢、季檢制度,確保水質安全達標。健全完善飲水安全問題投訴、反饋整改、限時辦結全過程跟蹤督辦制度,實行24小時受理工作機制。發放飲水安全用水戶明白卡,向社會公布監督服務電話,暢通監督服務渠道,方便群眾監督管理。

(記者:張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