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10:52 安徽日報
今年以來,大觀區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著眼長遠,合理設定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積小勝為大成,多措并舉推動全區鄉村振興工作開新局。
一是健全體制機制,促進兩項工作無縫銜接。嚴格落實“五強化五確保”工作機制,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責任、工作、機構、政策與鄉村振興有序有效銜接。出臺《大觀區“蹲點領辦”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試行辦法》,建立領導干部“蹲點領辦”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制度。區委書記、專職副書記、分管副區長每周到鎮村蹲點辦公,深入村(居)、村組、農戶調研,傾聽百姓心聲,定點聯系的縣干每月到一線解剖麻雀。現場可以協調解決的第一時間明確落實,需要交辦解決的由區級領導牽頭領辦、明確時限、全力破解。區委書記潘功發堅持每周一次下沉調研,其他縣干領導每月不少于1天下沉蹲點領辦,鄉鎮領導班子每周不少于2天下沉蹲點領辦。32家優質企業結對幫扶17個村(居)真正做到了解決困難到一線、幫助指導到一線、轉變方式到一線。自“蹲點領辦”制度出臺以來,潘功發書記累計下沉蹲點29次,其他縣干累計蹲點152次,有效幫助解決土地增減掛、招商引資、鄉村道路、衛片圖斑、西江江豚遷地保護基地周邊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分類規劃、鄉村振興重點指標提升、口袋公園建設、糧食安全等重點工作痛點難點問題380余個。
二是強化監測幫扶,全面鞏固脫貧成果提升。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和幫扶。建立了由區鄉村振興局牽頭,區民政、區醫保等13部門協同推進“1+13”防貧監測工作機制,低收入平臺監測低收入平臺監測最低生活保障443戶923人,農村特困207人,低保邊緣戶4戶8人,及時將符合保障政策條件的納入政策保障,實現在線預警和線下核查的有機結合。教育方面,嚴格落實“控輟保學”工作,發放春季學期各學段學生資助金15.762萬元,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醫療保障上,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47785人,監測對象參保率達100%。全區醫療救助共4823人次,累計265.35萬元。飲水安全保障方面,投入1000萬實施管網改造提升工程,加大城鎮供水5個村飲水檢測頻次,2022年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任務2處,農村供水水質均達標。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方面,投資8000萬元,完成廣成圩北閘站重建工程,極大提高海口鎮防洪能力。完成農村公路養護工程11公里,提質改造15.207公里縣道,完成樟風套、東八路建設,積極推進“一事一議”3.87公里道路項目,實施海口村堤腳路亮化工程,安裝路燈150盞。農村電商物流快遞站點實現全覆蓋。11名小學教師及時補充至鄉村教師隊伍。投入177萬元,實施學前教育促進工程項目2個,累計投入資金約500萬元,改善提升大觀區義務教育薄弱環節,全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5%以上。開展暖民心老年食堂(助餐點)建設行動,39個點已基本建成并運營。提供“互聯網+醫保”服務,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一個合格村醫,村級醫療機構實現全域覆蓋。前三季度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64元,同比遞增7.6%。
三是強化產業發展支撐,不斷提高群眾收入。立足“一區一園”產業布局,1.95平方公里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項目征遷工作全面啟動,長三角三產融合智慧農業示范區一期核心啟動區1萬平方米溫室大棚完工,永強番鴨冷鏈屠宰項目開工建設。大觀現代農業示范轉型升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永強、稼元2家企業進入2022年省科技重大專項立項項目和省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立項項目。大力開展“雙招雙引”,截至目前,全區農業招商引資新增江蘇綠港項目總數3個,新增投資額16.5億元。柏兆記工貿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省農墾集團皖河農場有限公司獲批第二批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以“書記項目”促進集體經濟發展,構建“黨建+產業發展”模式,挖掘河港金絲菊、巨網絲瓜絡、保嬰靈芝、培文瓜蔞項目潛能,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承建公益性項目,截至目前,大觀區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3個,突破50萬元5個,經濟強村占比47%。
四是提升人居環境,擦亮美麗鄉村“底色”。堅持分類分級推進。高標準實施村莊清潔四季行動、河湖“五清四亂”行動,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改善行動,改造提升200戶無害化廁所,持續鞏固6個省市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成果,堅持以點帶面,全力打造海口鎮宋墩花園、一心口袋公園人居環境示范點項目,投入財政資金600余萬元完成沙漠洲生態公園一期工程,推進國道G347綠色長廊建設工程,整治提升全域村容村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完成海口鎮河港社區生活污水分散處理治理,建設居民集中點1處人工濕地,整治完成1處黑臭水體。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平均無害化處理率99.83%。
五是聚焦精神文明,開創鄉村治理新局面。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7個。創建國家級文明村鎮1個,省級文明村鎮4個,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占比達84%。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送戲進萬村和農村電影放映活動341場,覆蓋農村群眾6萬余人次。各行政村通過專家授課、交流座談、答疑釋惑等多種形式,共開辦鄉村振興夜校20余期。舉辦好人事跡巡講活動,受眾人員達1.2萬余人。截至目前,大觀區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1人,安徽省道德模范2人,“中國好人”4人,“安徽好人”9人,安慶好人260余人。制定完善“一約四會”,明確辦事規范,發揮制度約束作用。開展移風易俗專題宣講20余場,發放《“深化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致廣大人民群眾的一封信》1500余份,黨員干部率先垂范,簽訂紅白喜事操辦承諾書200余份、《簡辦升學宴倡議書》100余份。以“智慧大觀”指揮調度平臺為依托,構建了全國統一、全省領先的“1551”大觀治理模式,獲省“城市大腦”應用試點先進縣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