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發布 2022-12-16 13:23
走進位于清新區龍頸鎮龍北村委會的中宿居,城鄉面貌處處新。村前屋后是鄉村振興風貌帶建設帶來煥然一新的青瓦白墻,龍舟競渡壁畫栩栩如生。

龍頸鎮,作為濱江地區的南大門,是清新區管轄范圍最大、人口最多的第一大鎮,在地理位置、土地儲備、生態資源、歷史及紅色文化方面頗具優勢,蘊藏巨大發展潛力。如何緊緊圍繞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尤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龍頸鎮大力發揚賽龍奪錦精神,通過實地調研,分析難點、堵點等,多措并舉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力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績。
補齊短板
支撐工業實現大突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進新一派建材,數碼噴墨打印釉面仿古磚生產線升級改造如火如荼,生產車間開足馬力,奏出節奏強勁的工業高質量發展樂章。
龍頸鎮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發揮自身優勢,盤活鎮域資源,全力抓基礎、上項目,抓服務、建平臺、促招商、增效益,不斷做強融合發展主引擎。
一方面,龍頸念好“引”字訣,大力推動“騰籠換鳥”,提高土地“含金量”。計劃收儲龍東村委會約600畝原村民留成用地,用于擴建廣龍汽車產業園。推動原美實家具廠連片共1300畝收儲,同步考察優質企業,推動形成定制家居集群、汽車零部件集群或新材料集群優勢。推動美邦陶瓷廠工改工作,以新材料為定位,通過園區改造、招商孵化,有效盤活低效用地。
另一方面,龍頸寫好“優”文章,鼓勵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截至2022年12月,全鎮共有華潤風電(清遠清新)、富興體育、華業再生資源、強標陶瓷等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達標排放、標準運輸、有序生產基礎上,龍頸鎮引導企業加大固定資產投資進行升級改造,促進工藝技術、產品品質和檔次提升,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產業往高精尖方向邁進。其中,新一派建材正在進行數碼噴墨打印釉面仿古磚生產線升級改造,新金山陶瓷完成三號窯改建拋釉磚技術改造,正在進行大巖板生產線高效自動化升級技術改造和四號窯爐技術改造。
放大優點
增強農業發展內生動力
通過新引進的全自動保潔蛋生產線,設備可自動完成對雞蛋的稱重、方向調整、清洗和包裝。每年約有6570萬枚、4106噸鮮雞蛋從軍營弘益蛋雞養殖基地生產,通過龍頸鎮“一高兩國三縣”的便捷交通路網運往粵港澳大灣區,不斷豐富群眾菜籃子。
龍頸鎮大力推進特色產業、新型農業發展。打造新型農業產業基地,繼續培育“一村一品”項目。在成功申報實施8個“一村一品”項目的基礎上,2022年又將車頭北樓嵩茶、佛市龍潭山茶葉、河東木古營茶、共和清心一號茶葉納入“一村一品”項目庫,并成功引資打造了車頭嵩茶基地、立坑油茶基地、紅立百香果基地、立坑紅肉蜜柚基地、石崇鐘家生態茶基地、逕口蘆筍基地、河洞山蘇基地、頭巾香瓜基地、共和英德紅茶基地、軍營弘益蛋雞養殖基地10個較大規模種植基地。
全局上謀勢,關鍵處落子。要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就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龍頸鎮全力促進新型農業發展,不斷探索農業產業化發展經營之路。截至當前,全鎮共有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85家,家庭農場43個,其中區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省級家庭農場2個,南沖白石種雞場打造為該鎮養殖小區,傳統概念中“臟亂差”的養殖行業通過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建設,步調穩健走上了高效生態養殖的發展新路徑。
厚植優勢
打造“旅游+”特色名片
鳳塱古圍村是廣東省內保存得最好最完整的清代康熙年間的建筑,現有保存完好的民居103座;石坎陶瓷有著超過300年的歷史,是廣東省陶瓷專業鎮之一;轄內200多條自然村是革命老區,擁有27處紅色革命遺址;龍頸鎮的龍舟文化可追溯到數百年前,時至今日,龍舟比賽氛圍依然濃厚,全鎮仍保留有30多艘手工打造的百年木龍舟,見證著百年征程波瀾壯闊,龍舟精神歷久彌堅。

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紅色、歷史等資源,近年來,龍頸鎮深度挖掘本地資源,整合資源要素,打造“旅游+”名片,促進農旅、文旅融合發展。當前正積極推進鎮旅游驛站建設及其配套工程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主體結構建設,建成后將包含餐飲區、休息區、農產品展示區、服務咨詢臺等功能分區,作為全鎮公共旅游服務“中樞”,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餐飲服務、特產購買、觀賞合影、交通換乘等綜合服務。同時,以項目招引落地為抓手,不斷豐富鄉村旅游新業態、新形式。龍頸鎮全面加快推進窩蘭山居養生谷項目、珠珠峽項目、鳥鳴谷項目等旅游項目落地建設。目前,投資2.8億元的窩蘭山居養生谷項目已經完成項目道路鋪設、項目場地平整改造,正在進行園林綠化工作;投資2億元的珠珠峽項目正在進行五指毛桃園種植建設工作。
■新聞側寫鄉賢返鄉創業帶旺鄉村旅游
樟木的清香撲面而來,站在客房的落地窗前,青山綠水盡收眼底。這里原本是一棟舊倉庫,是鄉村振興的東風、是鄉賢干事創業的決心,讓舊民房成了龍頸鎮頭巾姨坑美食村的“打卡”式地標。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龍頸鎮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積極引導鄉賢返鄉創業,加快促進資金、人才等要素回流,掀起新一輪的鄉賢返鄉創業熱潮。頭巾村的村民盧冠科就是這股浪潮中的一員。他圍繞鄉村旅游發展獨辟蹊徑,開創了個人事業發展的一片全新天地。
通過設計改建,盧冠科把一棟三層民房和一間倉庫裝點成姨坑美食村民宿,不僅配套有泳池、燒烤場、餐廳等,還與周邊的山水環境相互融合,盧冠科說,希望結合鄉村特色,搭配竹木等原材料,帶給游客最親切的家的感覺。

頭巾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成時輝介紹,姨坑美食村在周邊已經小有名氣,但民宿和農家樂的發展仍須進一步謀劃。2021年12月,各農家樂和民宿的經營者籌集了7萬多元,對進村道路進行改造,拓寬了道路,規范了指示牌,并建設了牌坊。現計劃成立姨坑美食協會,規范經營,保質保量,擦亮品牌,擴大知名度,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將吸引更多的鄉賢、村民回鄉創業,助力城鄉融合發展工作的推進。
清遠市清新區:書記掛帥謀求突破 村集體經濟實現新發展
常熟海虞:“清單制”賦能增效 繪就鄉村治理新圖景
陜西府谷:一個鄉村治理實踐 管窺“五治融合”樣本
袁紅英:以城鄉融合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中國與阿聯酋金融合作持續深化
推動現代服務業同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縉云縣:高效推動省文旅產業融合試驗區建設
兩部門:加強文化旅游融合與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