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報 2022-12-21 11:20
12月19日,來自省鄉村振興局的消息,今年以來,青海江蘇兩省通過東西部協作深化合作內涵,落實年度東西部協作資金8.59億元,將協作資金的51%用于產業發展,指導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實施了30個投資規模大、產業關聯度高、聯農帶農效果明顯的特色產業項目。
今年,我省持續鞏固攜手奔小康活動成果,引導結對幫扶向基層延伸。江蘇省45個鄉鎮、94所學校、39家醫院、49家民營企業與我省脫貧地區結成幫扶對子,落實各類社會幫扶資金1750萬元。結合我省優勢產業,積極引導江蘇企業來青投資發展,30余家企業參加“青洽會”,投資500億元的天合光能和投資600億元的海東新能源全產業鏈項目成功簽約落地。阿特斯單晶硅棒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產,年產值可達100億元,吸納就業1300余人;中復神鷹碳纖維項目年產量2.5萬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基地。共建工業園區3個、農業園區8個,引進江蘇企業17家、落地項目19個、完成投資14.7億元,是2016年蘇青協作以來引資總和的一倍多。
同時,堅持以消費幫扶帶動產業發展,完成11家東西部協作消費幫扶省級示范銷售平臺認定工作,在江蘇省13個市設立青海農特產品專賣店15家,通過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江蘇省共采購、幫助銷售我省價值1.6億元的農副產品和特色手工藝品,完成協議任務的320%。建立健全蘇青勞務協作精準對接機制,江蘇省立足用工需求,提供就業崗位8600多個。積極推廣訂單式、定向式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工向農技工轉型,讓農牧民吃上技術飯。全省2061名農村勞動力(含脫貧勞動力812人)依托省外資源實現就業,其中在江蘇省就業430人(含脫貧勞動力122人)。
我省還將東西部協作選派干部人才納入全省援青干部人才管理服務體系,提供相應食宿、培訓、醫療保健和享受高原補貼待遇等政策。選派40名干部和101名專業技術人員赴江蘇結對地區掛職交流學習,江蘇選派27名干部和184名專業技術人員赴青海開展協作幫扶。充分發揮協作干部人才傳幫帶作用,加大本土人才培養力度,舉辦各類培訓班34期、培訓干部2360人。整合教育醫療資源,推行名院名校“大組團”和專家博士“精英團”幫扶模式,培育了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作者:周建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