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網 2022-12-21 16:56
“設立‘紅黑榜’以來,村上的風氣明顯好多了,大家都在紅榜晾曬,看誰家孩子學習好、誰家的家風文明。一旦上了黑榜,就感覺挺丟人的,這對大家也是一個約束。”日前,在甘肅省臨洮縣洮陽鎮邊家灣村,村民梁軍站在村里一張醒目的“紅黑榜”旁對記者說。記者看到,這張榜上,“紅榜”里記錄了村里孝老愛親、家庭衛生整潔、助人為樂等方面的好人好事,一旁的“黑榜”上則列舉了亂倒垃圾等村里的不文明現象。
通過樹立村規民約、開展道德“紅黑榜”評議活動,傳遞正能量,引領鄉村樹立文明新風尚,進一步激發鄉村團結奮進的合力。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以來,臨洮縣全面推行道德“紅黑榜”,通過實行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的道德教育與懲戒,以“榜”塑人心、立規矩、促善治,努力讓道德“紅黑榜”成為引領文明新風的“風向標”。
“在這個過程中,‘道德銀行’讓‘紅黑榜’發揮出了更大的作用。”邊家村村委會主任邊建榮說,年初,邊家灣村組建成立了“道德銀行”,“從那時起,村民參加志愿活動的情況和道德表現情況,由村‘兩委’折算成積分記錄在‘道德銀行’的存折上,這個辦法大大激發了群眾的積極性,村民們紛紛踴躍參與村里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積分制治理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
邊家灣村“道德銀行”建立后,村民蔡玉蘭經常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凈凈、積極參與村上的公益勞動,換取“道德銀行”積分,兌換需要的日常用品。她說,自己想繼續努力,爭取年底給家里換個“大件兒”。
5分可以兌換衛生紙,10分可以兌換垃圾筐,15分可以兌換洗衣粉。“道德銀行”以“道德積分制”管理為手段,通過“加減分”量化文明風尚、“月評分”建立道德臺賬、“分換物”深化道德激勵,讓崇德向善逐漸成了村民的自覺行動。
臨洮縣委書記許樹德告訴記者,臨洮縣通過深入推進農村“孝善”文化建設,建立道德“紅黑榜”等褒揚懲戒機制,發揮村規民約的硬性約束力,引導村民自覺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全力提升了鄉風文明水平,有效推進了法治、德治、自治三者的有機融合。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中,臨洮縣將繼續用道德“紅黑榜”“道德銀行”來催化民風、家風、鄉風向善向好,進一步激發農民群眾的內生動力,匯聚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臨洮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付林介紹,目前,全縣323個行政村均制定了村規民約,相繼探索推出了“紅黑榜”治理和“紅黑榜”評選標準,已評選出家庭和睦、孝老敬親、勤勞致富等先進模范和好人好事3000余件。
作者:王亞海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