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3 15:05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需要先進文化的引領、精神力量的支撐。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以來,臨邑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價值引領,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載體和陣地作用,打通宣傳、服務群眾“最后一米”,讓理論宣傳和思想教育更有活力、更接地氣、更有溫度。
建體系、強陣地
黨建引領有活力

臨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臨邑鎮龐祥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臨邑鎮蘇望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臨邑鎮蘇望村共享玩具箱
堅持基層陣地提效能。將黨群服務中心和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61個村級文明實踐站有機結合,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建強志愿服務隊伍,做到“有隊伍、有陣地、有制度、有服務事項”,切實提升志愿服務效能。截至目前,成立新時代文明志愿服務總隊1個,下設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黨員志愿服務隊等248個志愿服務分隊,注冊志愿者達8000名,累計服務時長約20萬小時。

臨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

臨邑鎮志愿服務隊走進盛世易購開展學習強國推廣暨理論政策宣講活動

“左臨右理”八支宣講隊伍·移風易俗專題培訓志愿服務
紅板凳、村巷口
理論宣講接地氣
充實宣講隊伍。發揮鎮黨校(黨員教育中心)黨的教育主陣地作用,打造由縣級專家、鎮領導班子成員及機關干部、優秀村支部書記組成的“紅板凳理論宣講團”,做到“老中青結合、黨工農兼備、縣鄉村貫通”;結合自身實際和專長,創新開展“蔭涼地宣講”“紅板凳課堂”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活動。
創新宣講形式。從群眾角度出發,將理論宣講從“大講臺”變成“小板凳”,從“會議室”搬到“村巷口”;以現身說法的真實案例和生動形象的鄉諺俚語,把“普通話”變成“地方話”,將“大道理”變成“小故事”,和群眾村頭巷尾里閑話家常,在家長里短中傳播文明新風。

“紅板凳理論宣講團”走進蘇望村
精心設計課程內容。把黨的路線方針特別是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等同群眾感興趣的話題相結合,從貼近農民思想和生活以及與其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入手,在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農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過程中,幫助他們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積極組織“農專家”“田秀才”等深入田間地頭,為群眾推廣上級惠農政策、傳授科學知識、推廣種養殖特色項目,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真正將政策、理論、科技轉化為老百姓的“生財地”“聚寶盆”。目前,已發展中國結、紫錐菊、蜜桃、豆腐皮等特色產業項目20余種,實現了村莊改貌、群眾增收、鄉風煥新。

“農專家”“田秀才”等深入田間地頭,為群眾傳授科學知識
紅馬甲、正能量
暖心服務有溫度
創新服務形式。堅持“志愿為民、服務群眾”,圍繞“老、幼、病、弱、殘”等重點群體,結合農時季節、重要節慶等時間節點,常態化開展“金輝助老”“溫暖助小”“365暖留”等一系列專題志愿服務活動,有針對性的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走深走實、見到長效。紅馬甲穿梭在田間地頭、家里家外,成為群眾心中最熟悉、最溫暖的“一抹紅”。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與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將志愿服務活動與人居環境整治、疫情防控、反電詐宣傳、美麗庭院建設、搶收搶種等具體工作有機結合,做到“重點工作推進到哪里,文明實踐跟進到哪里”;真正做到“服務群眾、服務大局、推動工作”。

臨邑鎮志愿服務隊組織開展學雷鋒專題宣講活動

志愿者參與人居環境整治

志愿者為困難群眾打掃衛生

志愿者為困難群眾理發、打掃衛生
開展積分化管理。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和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列支專項經費,面向黨員和群眾志愿者設立“積分銀行”。黨員通過參加黨內活動履行黨員義務獲取基礎分,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獲取服務積分;群眾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獲取服務積分,所有積分均可在“積分銀行”兌換實物。如此一來,不僅破解了基層黨員日常管理難、作用發揮難的問題,而且引導廣大黨員群眾投身志愿服務行列,形成“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為基層治理注入強大的“紅色動力”。

朱家胡同村積分銀行
全力緩解“一藥難求” | 德州市衛健委協調140余萬片布洛芬五批次...
黑龍江奮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振興人物:杜小東律師榮獲“成都市對口支援突出貢獻者”榮譽
河北棗強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畜禽養殖鼓起農民“錢袋子”
小小羊肚菌撐起鄉村振興“致富傘”
山東貴妃雞落戶新洲鄉村成致富新產業
為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進...
【媒體看大同】大同區稅務局:同心同德共發展,文明之花次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