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發布 2022-12-26 16:36
12月22日
《贛南日報》通版刊發
《龍南:踔厲奮發展“明珠”風采勇毅前行繪壯美篇章》
報道龍南2022年以來
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交出精彩答卷
“強旺美福”明珠市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起來閱讀全文
龍南:踔厲奮發展“明珠”風采 勇毅前行繪壯美篇章
連續九年蟬聯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評先進,連續十二屆蟬聯全省開放型經濟綜合獎,是全省唯一連續十二屆獲此殊榮的縣(市、區)……2022年以來,龍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全面建設“六個江西”、深入實施“三大戰略、八大行動”,全力打好基礎、做強實力、追趕跨越,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交出精彩答卷,“黨建強、產業旺、城鄉美、百姓福”明珠市建設取得新成效。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年,龍南堅持把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主題主線,第一時間集中學習研討黨的二十大報告,部署學習宣傳貫徹工作,精心組織開展宣傳宣講活動,切實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穿工作全過程,在龍南上下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

▲在里仁鎮正桂村古榕下,“贛鄱紅色娘子軍”宣講員用山歌向群眾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這一年,龍南經濟穩住進好調優
創新推行“三五八”項目建設機制,年度實施重大項目(事項)334個,前三季度開工135個,占應開工項目總數105.5%。舉全市之力籌辦第32屆世客會,將32個世客會項目、23個城市功能品質提升項目列入2023年重點項目提前批次調度。如期完成2022年已發行專項債資金支付,2023年新增專項債儲備申報通過項目個數和通過率均列贛州第1。惠企紓困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兌現,累計減免稅費6.2億元,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4.05億元。

▲龍南以辦好第32屆世客會為契機,努力打造成世界級客家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粵港澳大灣區休閑度假“后花園”。
這一年,龍南產業發展蓄勢勃發
上線開通全國首個縣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電子信息行業二級節點,投運“三南”無線電監測站,建成5G智能科技園,龍南前海數字貿易產業園開園,新增1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家……龍南圍繞“2+N”雙首位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引進投資130億元的志存鋰電新材料產業園項目等,電子信息和新材料雙首位產業集聚度分別為65.6%、23.9%。圓滿舉辦第五屆旅游文化節、承辦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贛州活動。跨境電商進口交易額全省第3。1至11月累計接待旅游人數923.25萬,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7.49億元。

▲龍南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位于龍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5G智能科技園項目即將投入使用。

▲江西佳納項目一期已投產,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高鎳單晶三元前驅體供應商、全省最大的三元前驅體生產基地。
這一年,龍南改革開放亮點紛呈
完成51家低效企業“騰籠換鳥”,盤活工業用地約3500多畝、廠房約80.6萬平方米,騰退出的土地和廠房新簽約企業40多家。集政務服務、數字經濟、金融于一體的數智城市中心建成投運。在全省率先出臺鄉賢鄉居實施辦法,“老屋復活”示范點列為贛州市改革流動現場會4個參觀點之一。高標準啟動建設贛粵邊區域產業合作示范區。與廣州、深圳、江門等地開展182個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合作,“龍易辦”營商品牌持續擦亮。發揮20支專業招商團攻堅作用,新組建青年招商先鋒團,持續招大引強,1至11月共簽約項目78個、簽約資金799.06億元,項目數量和簽約資金分別同比增長34.5%、104.5%。

▲航拍“新客家風”風格的渡江鎮黃花灣共享村落一角,這里也是龍南市“老屋復活”改革的典型。

▲龍南市貫徹落實雙“一號工程”,打造“龍易辦”營商品牌,集行政審批、政務服務、數據管理、普惠金融、惠企政策兌現、公共資源交易為一體的龍南數智城市中心投入使用。
這一年,龍南城鄉品質全面提升
世界客家文化城、萬達廣場項目開工建設,匯晟贛南商貿城、汽車專業市場建成使用,下西門、下豆行街區獲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大廣高速擴容工程建成通車,龍翔大道、人民大道等城市主軸線改造提升,茶坑水庫、潤泉第二水廠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深化“網格+”管理,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園林城市創建有力推進,獲評省級生態園林城市。點線面一體推進城鄉環境整治,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高標準打造了一批鄉村振興示范點,獲評全省“美麗宜居先行縣”、第二批“美麗活力鄉村+鄉村民宿”聯動建設先行縣。

▲改造提升后的龍翔大道。

▲龍南全力實施鄉村建設,建設宜居宜業秀美鄉村。
這一年,龍南民生指數節節攀升
探索建立“445”監測幫扶機制,503戶1645人“三類人員”監測對象全部落實幫扶措施。堅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積極解決企業用工、群眾就業問題。扎實推進教育民生項目建設,陽明中學初中部、第六公立幼兒園等投入使用。今年高考一本、二本上線人數和增幅再創新高,增幅與萬人比均居贛州前列,中考質量穩步向好。第一人民醫院二期啟用,第七人民醫院開工建設。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核酸檢測、流調排查、轉運隔離、醫療救治等能力大幅提升。創新社會治理,眾志成城抗擊“6·13”特大洪災,上半年公眾安全感全省第7、贛州第2。

▲2022年9月1日,陽明中學迎來第一批學子。圖為學子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認真聽講。

▲增進民生福祉,完善疫情防控基礎設施,市第一人民醫院由贛南醫學院一附院托管運行,二期項目已竣工運營。
這一年,龍南勤廉之風不斷充盈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清單化、項目化開展黨建質量過硬行動,深入實施首位責任制、首位考評制、首位保障制“三個首位”工作推進法,打造了“兩區三線”黨建線域品牌,建成使用紅色驛站29個。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堅決向不愿、不敢、不會、無心抓落實“四種做派”宣戰,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探索推行“大兵團”作戰,“室組地”聯動工作機制,創建“e監督”平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政治生態向善向好。

▲虔心小鎮紅色驛站。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龍南將堅定不移抓項目、興產業,持續用好“三五八”項目建設工作機制,深入實施“四大攻堅行動”,圍繞“2+N”雙首位產業持續招大引強,加速向“雙百雙千”目標邁進;堅持“三產融合、三業提升”發展旅游、民宿、康養、綠色生態農產品等特色產業。

▲文化旅游勢頭強勁,南武當景區已成為贛、粵、湘、閩及港、澳、東南亞等地的旅游熱點。
堅定不移抓改革、促開放,聚焦“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定位,加快經開區改革創新發展,加快深度融灣步伐;深入推進雙“一號工程”,深化“市縣同權”改革,全面激發科技創新動能。

▲龍南市把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作為首要發展戰略,從交通、產業、旅游、機制等方面全方位“融灣”。9月28日,大廣復線南龍高速龍南西互通正式“開張”,龍南高速公路路網布局進一步優化。
堅定不移抓籌備、迎盛會,加快實施32個世客會項目和23個城市功能品質提升項目,以國際標準謀劃“五個二”活動以及“十個一”文化品牌活動,努力辦好一次盛會、改變一座城市;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深化農村“老屋復活”改革,推進圍屋保護修繕與開發利用,加快美麗龍南建設。

▲楊村鎮以“老屋復活”打造客家鄉村文化體驗區,《圍屋新娘》民俗情景歌舞劇在燕翼圍精彩上演。廖彩新 攝
堅定不移抓民生、辦實事,深入推進民生品質提升行動,大力解決民生“七位”問題,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航拍龍南市城區渥江右岸鴨麻街段及竹洲壩段防洪工程施工現場
堅定不移抓黨建、優作風,全面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切實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統領全局、統攬工作,把龍南打造成最講黨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最講擔當的堅強堡壘。

▲10月27日,龍南市召開區市領導干部會議,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全省、贛州市領導干部會議精神,全面部署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各項工作。
在全國上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之際,龍南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作示范、勇爭先”的昂揚斗志,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全面建設“六個江西”,深入推進“三大戰略、八大行動”,辦好世客會、實現新突破,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于成效,奮力譜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龍南樣板”。

▲龍南聚焦城市能級提升,不斷完善市政工程服務群眾,石人新片區逐步形成新都市面貌。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龍南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奮力譜寫革命老區
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龍南樣板”
來源:龍南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