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融媒 2022-12-30 14:59
大河仙境,風度芮城。

施工人員在安裝光伏板(資料圖)薛俊 攝
2019年3月,山西國臣依托低壓直流配電多年的技術積累及清華大學江億院士團隊、深圳建科院的技術支撐,與國家電網、國電投、能源基金會深度合作,以先進的低壓直流配電技術,在芮城縣陌南鎮莊上村先行先試,開啟了“農村包圍城市、農村供給城市”的全新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在全球形成具有示范代表意義的“零碳”示范小鎮。
“光儲直柔”來到農家小院

農戶屋頂上的光伏板(資料圖)薛俊 攝
古道樓臺倚翠,十里煙波浩渺。漫步黃河北畔的莊上村,湖光山色間,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整齊有序地點綴在農家屋頂、荒坡地頭,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璀璨奪目。與人們印象中的光伏發電不同,這是一套被稱為“光儲直柔”的發電系統,即在現有光伏產業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創新。光,是指分布式太陽能光伏;儲,是指分布式蓄能,采用磷酸鐵鋰電池,配置儲能700千瓦時,配備儲能雙向變換器;直,是指低壓直流配電系統;柔,是指柔性用電,讓分布式光伏與電網智能安全高效匹配,在緩解電網增容壓力下保持穩定、安全用電。
“光儲直柔”配電系統的踐行者陳文波,便是土生土長的莊上村人。致力于低壓直流配電網、高可靠性供電技術的研究工作20年,陳文波身兼南京國臣信息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國臣電源技術中心首席專家、國網火電廠輔機低電壓穿越專家組成員,在國際國內會議及專業期刊上發表電壓暫降治理、直流微電網和交直流混合配電方面的專業文章論文40余篇,參與國調中心《火電廠輔機低電壓穿越暫行標準》制定,擁有相關專利40余項……集諸多光環于一身,陳文波沒有頓足止步、安于現狀。
“在外的每一個企業家,都是希望能回報家鄉的,希望能為家鄉發展出一份力,當家鄉情懷與專業領域能夠有機融合時,我會義無反顧、義不容辭。”在山西國臣董事長這一頭銜之外,陳文波還是芮城縣南京商會會長,“雖然低壓直流配電技術在城市電網、市政樓宇和工業企業都已成功應用,但這么多年我一直沒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夢想,那就是用畢生所學,在家鄉投資建設一座以直流配電技術為支撐的‘零碳村鎮’。”陳文波坦言,低壓直流配電是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撐技術,而家鄉芮城是全國唯一縣級光伏領跑基地,所以無論是從回報家鄉,還是從業務發展的角度來看,回鄉投資直流配電項目確實是最優選項。
“方便環保”讓村民得實惠
2018年8月,山西國臣直流配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成立,隸屬南京國臣控股子公司。2019年初,公司在莊上村打造試點,為本村村民免費安裝27戶,正式啟動基于低壓直流配電技術的“光儲直柔”系統試點工作。經過兩年運行,以及反復試驗和數據對比,該系統體現出靈活高效、安全可靠、智能互聯、清潔低碳等特點,村民群眾普遍反響良好。
“我是村里第一個報名安裝直流光伏發電板的用戶。”莊上村原支部書記陳永軍告訴記者,“早在2019年的時候,我和鄰里鄉親們就看著這些外來的小伙子天天進進出出,安裝光伏板,調試供電設備,大家都感覺到會有新鮮事物出現。”跟隨陳永軍走進他家,進門就看到主屋房頂上整齊排列的光伏板。順著屋頂的線路走向,記者看到室內安裝著一臺由國臣生產的“直來電”的方形盒子,旁邊是一個連接電源的黑色小鐵箱。
“這個‘直來電’是多端能量路由器,下面的小鐵箱則是用于就地儲能的設備。光伏板、‘直來電’、小鐵箱再加上電源,就是直流配電的全部設備構成,從這里發出的直流電可供應家里的全部電器使用。”山西國臣工程師陳培向記者介紹。
“現在國家一直在提倡節能環保,村里實行煤改電后,我們全家一年的電費開支超過一萬元,現在購置這些設備只要3萬多元,之后20年都不用再投資,所以我覺得這個直流電用起來確實劃算。”提及如今的生活變化,陳永軍跟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家一共安裝了8塊光伏板,共計2500瓦容量,配10度電儲能,4.4千瓦能量路由器。到現在兩年半時間,要說最大的變化,就是以前用電掏錢,現在如果自家發的電用不完,還可以把多余的電賣給別人,還能掙錢。”
“具體的技術原理我弄不懂,也講不清,你只需知道,安裝這個東西就對啦!”村民張平定指著自家客廳靠墻安裝的8片石墨烯取暖器告訴記者,“馬上就冬至了,天氣越來越冷,但有了這套設備就不用熬煎了,而且根本不擔心費電。”張平定給取暖器通上電之后,短短十幾分鐘就明顯感受到暖氣片熱流涌動。 “除了取暖器和電瓶車之外,家里還有兩件‘新玩意兒’也是用‘直來電’充電。”張平定向記者展示家里的新玩意兒,“這個長的是除草機,小背包一樣的是撒藥機,以前這些農用工具都是用汽油的,現在直接用直流電,既方便又環保,最關鍵的是直流電使用起來非常安全,根本不用擔心出現任何問題。”
“莊上模式”照亮鄉村振興路
“低壓直流配電技術,實現了安全、可靠、綠色的發電用電,目前每戶年發電4000度左右,解決了90%以上的用電問題,良好的使用體驗受到群眾一致好評,也吸引全國400余家電器企業相繼與國臣合作開發配套直流電器產品。”陳培告訴記者,“目前莊上全村72戶已用上‘光儲直柔’村級發電系統,實現村級5臺變壓器并網發電。預計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年發電250萬度,節約標準煤10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92.5噸,除滿足全村生產、生活和清潔取暖等用電40萬度外,還可向外配送約210萬度清潔電力。”

新能源點亮路燈和景觀燈(資料圖)記者 薛俊 攝
腳下是厚重歷史,仰首是現代科技。依托這套被譽為“東方文明新曙光”的“光儲直柔”發電系統,當地沿襲千百年的生活方式如今已經實現華麗轉身:電磁爐、電飯鍋、電暖氣等電器替代了傳統的燃氣灶和燃煤取暖設施;縱橫在農田里的電動噴藥機、電動割草機等電動農機具取代了燃油農機;電動三輪車、電動摩托車的蓄電池,閑置時還可以接入“直流微網”充放電,成為調劑電力供應的“能量池”。
在厚重歷史與現代科技交錯的坐標點上,莊上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村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昔日因取暖做飯而出現的秸稈焚燒、散煤揚塵、煙囪排放等污染環境問題得到解決。和煦的陽光,照亮了鄉村振興的新愿景,也照亮了村民群眾的新生活。
沿著奮進的步履,“零碳村鎮”項目建設一路高歌猛進,莊上村一度成為三晉大地家喻戶曉的“零碳村”。同時,在業內及學術界引起高度關注,被農業農村部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授予“中國零碳村鎮項目示范村”稱號。2021年,國務院將“光儲直柔”“直流配電”技術路線納入《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2022年4月2日列入《“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成為新能源革命綜改試點的成功方案,引來周邊兄弟縣市紛沓而至,全面復制“莊上模式”。
在創新突破的浪潮中,唯有勇于擔當、勇于作為,方能成為時代主旋律。“下一步,我們計劃將光伏裝機規模擴充到每戶5千瓦到10千瓦,全面覆蓋冬季采暖、車輛和電動農機裝備,在滿足生活、生產用能的基礎上銷售部分電力,用戶可以通過手機App查看自家發電用電數據,并通過政府監管的結算平臺按月領取售電收益,形成‘農村供給城鎮’的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助力,為助推高質量發展貢獻新能源力量!”陳文波說。
龍南這項工作,獲贛南日報點贊!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山東寧津:發掘文化資源 推動經濟發展
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慶云再登人民日報頭版!
人民日報社論:鉚足干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人民日報評論員:攜手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
農民日報仲農平文章:中國道路 三農自信
人民日報評論員: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論...
黔東南日報評論員文章《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新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