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18:09
一個冬日的午后,我們來到年過八旬的馬建軍老人家,老人正在電腦上整理華銳藏族傳統民歌《白楊樹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華銳藏族民歌傳承人?馬建軍:這兩年做了《白楊樹歌》,這個有一百多首,已經整理寫完了。還有黑牦牛帳篷歌,有二三百首,也基本上整理出來了。
馬建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華銳藏族民歌傳承人。從青海省海北州藏醫院退休后,他一邊在家行醫,一邊搜集整理出版華銳藏族民歌等民族文化資料,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與發展。目前,馬建軍已整理出版了十本《華銳民俗文化叢書》及十余本《創世歌》《華銳方言語》等民族民俗文化讀物。
馬建軍:這幾本書我已經快要整理完了,整理出來以后,當作大家學習的材料,等經濟條件允許了再出版。

整理傳承華銳藏族民歌已成為馬建軍老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家里,老人總會動情地哼起古老的民歌,用歌聲追憶歷史,感恩歲月,也希望喚起年輕人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
馬建軍:現在條件特別好,流行歌特別多,孩子們不想聽傳統的,聽不慣,也不愿意學。
閑暇之余,馬建軍老人總是親力親為,定期或不定期通過微信群或現場演示等方式,為華銳藏族民歌愛好者傳授民歌技藝。
華銳藏族民歌愛好者、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秦昂扎:我本人是一個華銳民歌愛好者,也是華銳藏族婚俗(縣級)傳承人。在工作之余,我經常去請教縣上的民間藝人,特別是國家級華銳民歌傳承人馬建軍先生,向他請教一些民間文化方面的知識,老人家也特別耐心,講得也特別好。近幾年,老人家從民間挖掘整理出版了民間文化叢書十一本。我們還在天堂鎮菊花村成立了一個華銳民歌傳習所,他每次都是有請必到,為我們80多名華銳民歌愛好者授課,講解一些文化歷史、民歌歌詞等。

在西藏日報社工作的英吉卓瑪,總會利用閑暇時間,通過微信向馬建軍老人請教華銳民歌古老歌詞和一些唱法。
馬建軍:我在微信上專門有個學習非遺的群,我們在群里面交流。
馬建軍老人先后參與完成了8000余首民歌和50余種民歌歌調的搜集整理工作,其中《珠東論戰》《孔雀羽衣贊》等多首代表性作品先后在《章恰爾》《青海群藝》等雜志刊出。1995年,他被錄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天祝,藏語稱華銳,意為英雄之地,素有河西走廊“門戶”之稱。因地處青藏、內蒙古、黃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華銳民族文化,其語言、民歌、服飾、婚俗都有獨特的文化藝術魅力,具有較高的挖掘保護價值。

全媒體記者:高當智?瓦麻才郎?明玉霞(實習)
新年夜,榆次公安分局使趙派出所民警救助一名迷路老人
[廣西]巴馬:以非遺傳承為抓手助推地方文旅融合發展
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天祝|寒冬里的“雙向奔赴”
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天祝|城鄉建設讓人民生活更幸福
天祝:積極優化診療措施 全力守護人民健康
天祝:努力推動社會民生事業邁上新臺階
天祝縣開展“慶祝元旦表彰先進祝福安康”暨黨的二十大精神進小區...
天祝縣安遠鎮:宣講凝心聚魂 激發干部隊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