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9 10:32
一、大力發展都市農業
結合《保定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9-2022年)》,完善全市都市型現代農業“四區一基地”總體布局,打造特色鮮明、品質高端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在環北京、環雄安和主城區周邊布局建設一批都市型優質農產品保障基地和直供基地。大力推動現代農業與工業、服務業融合發展,在涿州、淶水等毗鄰北京的地區大力發展面向北京的休閑度假、觀光采摘、土地認養等都市型農業新興業態。
?
二、發展壯大科技農業
依靠科技力量引領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產業鏈條延伸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重點開展作物種質資源鑒評篩選、優異基因資源發掘、種質創新等方面基礎研究,支持從事新基因、新性狀、新技術、新產品等創新性強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發,推動現代育種技術創新。依托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主動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機構對接,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積極承接北京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
三、培育壯大綠色農業
實施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建設,探索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加快農業綠色發展技術研發應用,創新一批綠色高效的功能性肥料、生物肥料、低風險農藥等綠色防控品,研發一批土壤改良培肥、節水灌溉、作物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畜禽水產健康養殖、面源污染治理、濱海鹽堿地開發利用、農產品收儲運和加工等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推動農業科技綠色轉型。
?
四、加快發展質量農業
大力發展高端設施農業,打造區域特色精品農業,推進保定市與雄安新區現代農業協作發展、錯位發展、融合發展,擴大在京津雄“菜籃子”“果盤子”中的市場占有率。支持淶源、阜平等山區縣建設“無化肥、無農藥、無轉基因”優質農產品輸出基地,發展優質高山果蔬。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推廣糧食、蔬菜、中草藥、食用菌、林果、畜牧等行業生產、儲運、消費和農產品加工的標準化生產技術和操作流程,增強優質農產品供應的保障能力。
?
五、著力發展農業科技
以特色農業和優勢農產品為抓手,圍繞糧食、林果、乳品、肉蛋、食用菌、蔬菜、中草藥和雜糧等八大優勢產業,創建一批具有文化底蘊、鮮明地域特征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傳統種植向科技引領轉變,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圍繞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要求,推動傳統種植向科技引領轉變,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變。大力發展科技農業、數字農業、節水農業、會展農業,促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充分發揮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引領作用,推動農業科技園區和現代農業園區的提檔升級。
?
六、加快推動農業創新載體建設
以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建立全產業鏈技術支撐體系,構建政產學研融合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重點支持涿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安國現代高效農業園區、高陽國家級農業示范園區、蠡縣特色農業示范樣板、唐縣現代農業園區等現代農業載體建設,著力打造京津冀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示范區。“十四五”期間,依托50家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專家教授團隊,建立農業全產業鏈技術服務團隊,著力打造京雄農業科技成果首選承接地。
?
預期目標:到2025年,農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調整,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環北京、環雄安和主城區周邊率先建成一批都市型現代農業先行示范區,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創建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
2022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如何?答案在這里→
確保今年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2022年我國糧食總產量13731億斤 創歷史新高
農業農村部成立第五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中國式現代化5年憧憬丨楊德昭:守住“村BA”的鄉土氣
讓文化成為農業品牌發展的關鍵“引擎”
濰坊濱海大家洼街道:培育特色農業品牌,解鎖鄉村振興新路徑
農業人都想知道的答案:品牌農業到底該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