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8 11:59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中國人紅紅火火過大年,“歪果仁”也“身臨其境”迎新春。“中國年”正逐漸變成世界性的節日,其經濟外溢效應日益影響著世界,讓世界相知相連。
游全球為世界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出境游市場規模達到1.55億人次,出境游客境外消費超過1338億美元。無論從出境旅游消費規模還是出境旅游人數來看,中國都已成為全球第一。

1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伍拉萊國際機場,中國游客與歡迎儀式上的舞蹈演員合影。旅游勝地巴厘島當天迎來2023年首架中國游客包機。新華社發(比辛拉西 攝)
春節長假是中國居民出境旅游的最熱門時段之一,不少國人開始享受“洋春節”的異域情趣。春節的旅游消費需求中,除了感受異域文化以及享受外國商品和服務外,也包含著對于具有中華文化特色和符合華人消費習慣的商品及服務的青睞,外國商家們自然不會忽視。為了吸引中國游客,世界各國正在將春節打造成國際性節日。
如澳大利亞悉尼,每到農歷春節,唐人街就被紅色、金色和粉色的喜慶顏色裝點,顯示出十足的“年味”。蘇格蘭的國家博物館會在其屋頂上掛滿獨角獸和中國龍的燈籠。

1月13日晚,演員在英國倫敦亮起紅色燈光的“倫敦眼”前表演舞獅。 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此外,一些西方國家城市還通過富有中國韻味的水墨畫展、雙語同樂會、中國風音樂和舞蹈表演等形式迎接來自中國和世界的游客,共度新春佳節。
值得注意的是,春節期間由于氣候和地理上的便利性,中國居民出境游更青睞亞太國家。
隨著2022年1月《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正式實施,中國的春節經濟無論從旅游消費還是跨境電商方面,都會因為高水平的RCEP合作開放而在亞太地區逐漸顯示出更加突出的影響力。
因此,中國新年日益變成一個世界性的節日。春節經濟的全球化也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歷史、文化、習俗等中國傳統魅力的重要渠道。
春節經濟的國際化
幫助中國培養外國朋友
對中國商品和服務的消費習慣
中國雖有“世界工廠”的美譽,但這也反映出中國出口以工業產品(尤其是代工、加工)為主的現實。一般而言,消費類產品的附加價值率更高。因此,為了提高中國出口產品的附加值率,一方面我們需要增加工業出口品的技術含量,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消費品的出口比例。
隨著春節經濟在全球興起,外國人在與海外華人共同體驗中國年貨的時候,事實上也為富含中國元素的特色消費品提供了在國際市場上的展示舞臺。
此外,春節經濟的國際化也可望幫助中國服務業走向世界。

1月20日,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的“歡樂春節—中國文化廟會”活動上,來賓接過福字。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春節經濟的國際化既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體驗正宗的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的魅力,也會有更多的書法、繪畫、音樂、表演等在國外傳播。
過去三年來,新冠疫情對各國商貿合作及文化交流帶來深刻變化,中國也深受影響。但隨著中國疫情管控措施持續優化,中國與世界的連接正在迅速恢復。中國春節經濟再次吸引世界目光,為全球提供共享喜樂與繁榮的機會。
中國文化海外綻放光芒
中國的“年味兒”香飄海外,也讓“歪果仁”在“中國紅”中體驗了中國文化、了解了幸福中國。有些國家還將春節定為當地法定節日。

1月19日晚,在巴西累西腓市舉行的中國春節慶祝活動上,大型燈光秀點亮夜空。新華社發(保羅·洛佩斯攝)
波黑特雷比涅市舉行“歡樂春節”演出,兩國學生傾情合唱《愛我中華》,現場還進行了越劇、“驚鴻舞”和書法表演。厄瓜多爾思邈維華國際學校掛起大紅燈籠,教室貼上了春聯,窗戶貼上了窗花。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中心的93公園,吉祥兔、八角亭和上千盞紅燈籠吸引了大量民眾前來趕“歡樂春節”廟會,舞龍、舞獅、武術、中國剪紙驚艷眾人。
文萊王儲、首相府高級部長比拉攜家人到當地民眾家中參加新春慶祝活動,并和華人家庭共同舉行傳統“撈魚生”儀式。荷蘭皇家工業俱樂部掛起大紅燈籠、亮起兔形彩燈,歡快地舉辦歡樂春節“阿姆斯特丹北京之夜”晚會,與會嘉賓還圍繞中荷兩國歷史和文化進行有獎競猜,不亦樂乎……
春節,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傳遞著現代中國的開放、進步,展示著當代中國人的精彩生活。世界多地共享中國春節文化盛宴,文化強國萬千氣象海外流光,也為各國人民觀察和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口,搭建起“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的精神橋梁,推動人類文明走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好未來。
買全球點燃世界經濟發展引擎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過12000美元,已躍升至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百姓收入的提升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帶來了消費的繁榮。普通家庭采購的年貨已不再局限于吃、穿、用等基本生活用品,而是出現了明顯的消費升級,高檔消費品和舶來品所占比重日益攀升。
在國內購物網站,“洋貨下鄉”“全球尋禮”“閃購全球”等各種春節促銷活動令許多海外商家抓住了春節消費升級的商機,獲利豐厚。以德國為例,春節消費使活躍于中國市場的德國品牌受益,汽車、食品和化妝品等“德國制造”產品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
中國的春節購物季基本始于元旦,一直持續到農歷正月十五(通常到2月上旬),將全球購物高峰拉長了一倍時間,有效地帶動了世界需求,拉動了全球經濟。“需求決定供給”,春節經濟的新需求為全球創造了新供給乃至更多就業機會,使全球經濟更具活力。

1月13日,滿載著來自哈薩克斯坦1300噸面粉的中歐班列抵達西安國際港站,為春節拉來了“洋年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同時,春節經濟中的進口需求高漲,也在逐漸改變國際商品需求的結構,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制造商開始在其生產和商業計劃中考慮春節經濟的需求,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的“買方”地位,在平衡貿易的同時,讓世界理解和適應中國在品質標準、文化習慣、行為偏好上的特點。
春節經濟的另一個特征是電商模式的崛起。中國消費者更偏好通過電商模式挑選采買自己心儀的商品,加之中國也鼓勵跨境電商的發展,相應的關稅安排也更加明晰合理。換句話說,春節經濟也推動了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國際貿易數字化模式的變革。
來源:山東宣傳
春運里的中國,充滿勃勃生機(新春走基層·特別報道)
共賀新春佳節 共期美好未來——外國政要祝賀中國春節
走進"新中國第一店"感受煙火氣
世界大冬會落幕 中國代表團1金2銀1銅收官
人民的春晚盛滿中國韻味
【網絡中國節·春節】敦煌年味 | 花燈
【網絡中國節·春節】敦煌年味 | 旅游
【網絡中國節·春節】敦煌市民:2023年春晚展現濃濃文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