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縣融媒體中心 2023-02-02 09:46
春節期間,沽源縣大石砬村的鮮切花種植暖棚里,3萬株百合長勢喜人,花蕾含苞待放,迎來采摘期。
“通過種植花卉,百姓的錢包鼓了,我們的環境也變美了,還帶動了旅游、民宿等產業,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大石砬村黨支部書記孫喜玲說。
暖棚負責人尹彪正帶領村民們采剪百合。他介紹,每枝百合銷價7—10元,主要銷往北京市場。

沽源縣大石砬村黨支部書記孫喜玲(左)和村民李文祥在查看百合長勢。王殿磊 攝
百合是花中仙子,好種植、易打理,基本沒有病蟲害。如今,小小的百合花已經成了大石砬村的致富花。
而就在5年前,大石砬村還是一個深度貧困村,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2017年,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駐村工作隊考察發現,大石砬村土質為肥沃的富硒黑沙土,且當地溫差較大,很適合種植食用百合。可在村民看來,在壩上搞鮮花種植簡直是天方夜譚。
2017年,村里的一位種植大戶試種了第一批40多畝食用百合花,總產量600多公斤,駐村工作隊又幫忙聯系了銷路,收益可觀。
看到奔頭的村“兩委”,開始在村里大面積推廣百合種植。2019年種植180畝,2020年擴至400畝,2021年又增至700畝,2022年達900畝。如今,大石砬村已培育食用百合12個品種、觀賞百合4個品種,建有鮮切花種植暖棚,產量穩定,產品銷往北京、山東、云南等地,市場認可度很高。
“這多虧了省林草局的幫扶,工作隊雖然換了好幾屆,但他們一屆接著一屆干,幫助我們制定發展規劃,從建設黨支部入手,到整治村容村貌,再到發展特色產業,一步一個腳印,大石砬村從過去的‘臟亂差’村,變成了如今的‘美如畫’村。”孫喜玲說,大石砬村找到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目前,全村種植食用百合、金蓮花、萬壽菊、油菜及葵花等經濟花卉6000余畝,共建鮮切花種植暖棚9座。2022年,大石砬村全力打造“花卉之鄉”文旅品牌,“沽源縣首屆花卉旅游文化節”在大石砬村成功舉辦。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大石砬村先后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創建工作樣板村”“國家森林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省級文明村”“省級森林鄉村”“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等。“汽車駛過這道梁,原野四溢百合香,美麗庭院在中央,大石砬是我家鄉……”大石砬村村歌《回鄉》優美動聽,唱出了大石砬村的美麗景象和大石砬村村民的美好生活。
來源:冀云客戶端
振興人物|龔國林:深耕于文化傳承與新聞戰線的拓僵者
山東淄博市1002個家庭醫生團隊織密鄉村“抗疫網”
高郵: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初見成效
鄉村發展主心骨 群眾致富引路人——記翁牛特旗人民代表徐廣臣
[黑龍江]哈爾濱市延壽縣:推動鄉村振興 提速現代產業發展
“三會合一”開新局 湖北蘄春縣鄉村振興局開出黨員干部干事創業...
廣東打造國際化都市旅游圈 做大做強粵美鄉村
文化引領,鄉村產業振興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