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報道 2023-02-08 10:09:40
穩經濟 促發展·權威訪談
在打造中國式現代化保定場景中貢獻發改力量
——訪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曉峰
□保定日報記者 邸志永 孟麗 李忻遙
2022年以來,市發改委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市系列會議精神,堅定不移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以“奮力推動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綻放新顏值、跑出加速度”作為年度工作總抓手,以“錨定末端抓落實”的工作標準持續推進各項工作落地,經濟社會發展領域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打造中國式現代化保定場景的第一年。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張曉峰表示,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唱響“解放思想、奮發進取”主旋律,推動發展改革各項工作走在前、做表率,為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建設一個高品質、有韌性的現代化新保定貢獻發改力量。
記者:2022年,在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經濟下行的不利影響下,市發改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了哪些積極成果?
張曉峰: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緊扣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和促進發展,實施一系列穩增長舉措。先后發布了穩經濟運行“1+11+1”政策體系和接續政策(“1+11+1”中的第一個“1”是總體文件,即扎實穩住全市經濟運行的一攬子政策和落實措施;“11”是11個專項配套文件,包括穩投資、促消費、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第二個“1”是綜合督查方案)。這套政策“組合拳”既有減稅降費讓利等“真金白銀”政策,又有穩崗幫扶等“雪中送炭”政策,還有兜底民生保障、強化救助補助等暖心之舉,不僅有力度更飽含著溫度。為了幫助企業在多重不利因素背景下渡過難關,我們注重聚焦中小微企業的“痛點”“堵點”,在全市開展“萬人助萬企”行動,2.37萬名干部帶著政策分赴7.38萬家包聯企業,為企業出實招、辦實事、解難題、增信心、促發展。全市通過退、減、緩三類政策累計為市場主體減負109.5億元。全面釋放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紅利,享受政策戶數增長兩倍以上,扣除金額增長28.8%,全市市場主體達到94.2萬戶,同比增長9.2%。深入開展“百行聯千企”活動,全市293家銀行包聯5667家企業,積極協調為重點項目融資提供服務。密切關注食品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變化,適時啟動物價補貼聯動機制,向困難群眾發放2022年7、8、9月份價格臨時補貼,共計1832萬元,涉及困難群眾87萬人次。2022年我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進中提質。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880.3億元,增速3.8%;服務業增加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均居全省首位。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市發改委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服務雄安新區建設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曉峰:2022年京雄保一體化加速推進。對接合作更廣泛,我們多次赴相關部委、央企、京企拜訪,與31家央企、京企、大型民企深入洽談,與中國數字文化集團、中國華能集團、國電投、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開展戰略合作,2022年央企在保子公司新增24家、總數達223家。全市與京津合作項目累計超700 項,保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等省級重點承接平臺承接京津企業項目164個。河北京車全國首列中運量氫能列車下線,中國五礦涿州產業園、中電科淶水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保定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兩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地開工。互聯互通更加緊密,雄安新區對外骨干路網項目和保障雄安新區重點項目加速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路網全面鋪開,雄忻高鐵項目如期開工,保定至北京始發列車開通運營,新增三趟350公里/小時保定東至北京西通勤列車,北京半小時生活圈持續鞏固。
記者:現代產業體系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市發改委如何前瞻產業發展、謀劃產業布局?
張曉峰:發展是第一要務,產業是發展之基。說一千道一萬,產業發展最關鍵,產業是解決全市經濟發展的牛鼻子,是全市經濟發展的穩定器。新的一年,立足高質量發展,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聚焦生物經濟、數字經濟、低碳經濟、創新經濟,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對河北省“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規劃定位要求,圍繞新舊動能轉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點線面”統籌推進,全力構建“7+18+N”現代產業體系。“點”,以“醫車電數游”和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都市農業7大主導產業為重心,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著力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線”,就是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推進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及零部件、軌道交通裝備、生物醫藥及精準醫療、第三代半導體等18個重點產業鏈建鏈、強鏈、補鏈、延鏈,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用產業生態的土壤培育新項目、好項目;“面”,就是每個縣(市、區)、開發區抓好1-2個區域特色產業,壯大高陽紡織、定興食品、曲陽雕刻、順平腸衣、白溝箱包等35個縣域特色產業,市縣同心、上下合力,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上述謀劃和措施推動下,到2025年,實現產業升級“千百億”目標,即打造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文化旅游、商貿物流、建筑業等4個2000億級產業;電力裝備制造、軌道交通、軍民融合、都市農業、被動式超低能耗等5個千億級產業;第三代半導體、數據服務、氫能、文化傳媒等15個百億級產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記者: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創新發展中取得了哪些亮眼成績?
張曉峰:我市始終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市建設工程研究中心58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92家。2022年,高新區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蓮池區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車、安國市現代中藥等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獲評省級優秀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填補了京津冀區域空白。全省唯一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農大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記者:項目為王,發展為要。請介紹一下去年全市重點項目及推進情況,今年有哪些重大項目、支撐性項目?
張曉峰:2022年全市項目建設動力強勁、加速推進,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首次突破千億。全市市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34.3億元,占計劃的122.8%;計劃新開工項目279項,開工率100%。積極為項目爭取資金,2022年發行專項債券項目347個,發行額度408億元。同時,落實“五個走在前列”“兩個新樣板”要求,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共謀劃億元以上新型城鎮化項目102個,總投資1826億元,年度完成投資517億元,位居全省第一。保定市古動物博物館、國際醫療基地加速推進,西大街、環城水系馬拉松賽道、東三環快速路等一批標志性工程持續亮相,城市顏值華美綻放。
2023年,我們圍繞產業項目強質量,謀劃項目904個,總投資4920.2億元,市以上重點項目676項,當年計劃投資950.7億元。加快推進河北京能涿州熱電擴建項目、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南水北調中線雄安調蓄庫工程、阿里巴巴涿州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圍繞基礎設施強支撐,謀劃項目 344個,總投資1707.59億元,計劃投資410.90億元。加快推進大唐保定熱電廠九期項目建設進度,開工建設保西、涿州等一批電網工程和京能涿州熱電擴建、深能保定西北郊二期、國能蠡縣熱電聯產三個清潔高效火電項目,啟動實施的三個火電項目,超過了現有火電裝機規模總和。加快推進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穩妥推動風電開發利用,不斷提高我市清潔能源占比,助推我市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力爭2026年前率先實現全市域電力供需基本平衡。
記者:市委確定了2023年全市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市發改委作為全市宏觀管理和經濟綜合協調部門,在發展改革工作中對于落實市委要求有著怎樣的工作思路?
張曉峰:我們結合2023年全市經濟發展預期目標,謀劃了“12812”保定發展改革工作總體思路。以加快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效能治理、創造高品質生活作為貫通全年工作的一條主線,錨定發展和改革兩大領域抓落實;突出堅持黨建引領、人民至上、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戰略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8個工作理念;圍繞發改委工作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雄保雙城記”、新型能源強市等12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保定發改場景。
全面推動經濟提質增效、新型城鎮化、營商環境等各項工作爭先進位,加快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河北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省級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創建國家級商貿物流樞紐和陸港物流樞紐,為實現全市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貢獻發改力量。
記者:圍繞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市發改委將聚焦哪些重點領域持續發力?
張曉峰:市發改委將充分發揮經濟工作“參謀部”、項目建設“管理部”的職能,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圍繞“奮力推動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加快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效能治理”工作總抓手,縱深推進京雄保一體化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擴大內需、科技創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綠色低碳發展、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發展底線等重點工作,著力打造一系列保定發展改革場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保定場景落地落實,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建設一個高品質、有韌性的現代化新保定。
要聞導讀 以學促干 奮力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四川篇章
河北蠡縣:全力打造麻山藥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
上海青浦蝦稻共生模式打造“蝦田米”品牌
活力灣區 創業沃土丨這個百年老字號,將在金山多個景區打造“網...
創造鄉村旅游篁嶺模式 打造鄉村振興的示范和標桿
湖南:稅收貢獻增幅超10%的企業有獎 最高獎500萬元
聚焦省域農業品牌打造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攜手京東擦亮叫響“有機...
新春走基層 沙子鄉:以鄉村旅游為抓手 打造縣本級“甜蜜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