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發布 2023-02-09 12:27:52
1月31日,楊凌農科傳媒集團所屬新媒體楊凌發布微信公眾號以《西農大再出重磅成果 超高產長壽奶牛育種群體培育取得新突破》為題,第一時間發布消息,對該項科研成果進行了詳細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連日來,新華社、央視新聞客戶端、《農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網、《環球時報》《陜西日報》、陜西新聞聯播等近20家中省主流媒體紛紛轉載聚焦,從克隆技術、種質資源、科研成果等方面,集中對該項科研成果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的報道,形成裂變式傳播,讓楊凌科技的“硬實力”更加璀璨奪目。
新華社文章指出,該項科研成果開啟了體細胞克隆技術在良種奶牛培育中擔當核心和關鍵角色的新紀元。

央視新聞客戶端、農民日報新媒體報道中說,這是國內首次采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對現存群體中的百噸優良個體進行種質復原保存,在奶牛良種繁育領域取得新突破。


《光明日報》在版面顯著位置,以《體細胞克隆技術助力超高產長壽奶牛高效繁育》為題,對該項科研成果進行了大篇幅報道。

中國新聞網、臺海網同步予以報道,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這一科研成果進行了有力宣傳。


《陜西日報》在頭版倒頭條位置,以《我國“超級奶牛”繁育技術取得新突破》為題,圖文并茂報道了該項科研成果對提升我國畜牧業核心種源自主培育能力的重要意義。

陜西新聞聯播在重點時段對這一科研成果進行了播報。

這一重磅成果報道引起的廣泛關注,是楊凌農科傳媒集團立足宣傳楊凌“國家隊”職責使命的功能定位,瞄準楊凌履行國家使命、服務國家戰略的生動實踐,精心策劃、主動出擊的必然結果,也是集團大力實施“央媒工程”的集中體現。 該篇報道是記者獲取權威消息源后,第一時間通過各種形式聯系采訪,從科研成果追尋科研技術、從種質資源追溯核心我國種源自主培育能力等方方面面,層層遞進,進行組稿,以克隆奶牛的典型案例為抓手,展現了楊凌種業創新、攻克種業“卡脖子”問題的具體實踐。正是有了這樣的大局意識,集團采編前后方緊密協作,最終促成了這條重磅報道的誕生。 示范區2023年工作會議指出,要始終扛牢“國家隊”的職責使命,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動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現代化貢獻楊凌力量。 心系“國之大者”,胸懷國家大局。楊凌農科傳媒集團將站在全國高度,跳出楊凌看楊凌,及時把握“國家隊”職責使命報道的“脈動”,不斷增強宣傳楊凌履行國家使命、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方面,大力實施“央媒工程”,以“全球視野、全國協作、全媒聯動、全程聚焦、全景報道”的全媒體報道模式,充分協調整合中省主流媒體資源力量,及時、準確、全面做好楊凌高質量發展的亮點報道、成果報道,生動展現楊凌履行國家使命、服務國家戰略的積極實踐。 另一方面,把機制創新放在首要位置,大力構建大宣傳格局,著力做好“共建”文章,著力做好“共享”文章,著力做好“共振”文章,形成新聞首發“強”、二次傳播“廣”、同頻共振“準”的“大合唱”宣傳工作格局,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展示楊凌形象。
央企有序推進工程項目建設:發揮投資拉動作用 助力經濟穩增長
2023年金山區重大工程和實事項目都有哪些?一起來看→
【聚焦茂名兩會】委員聲音:產業要發展,園區要先行
農科城里看春耕 | 做好產業鏈 致富不掉鏈 楊凌職業農民“藥”發
中央、省、州多家媒體關注臺江“苗族舞龍噓花”非遺大典
【聚焦高質量發展】同慶鎮北運菜:從“種得好”走向“賣得好”
【工業經濟報道】我縣工業企業卯足勁 開新局
[重慶]全市糧食產量216億斤以上 重慶農業農村工作聚焦8項重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