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3 17:09:43

正文之前
先來看看這些圖:






撒肥料,割稻子,電焊工,木工,涂墻……
這沉穩的表情,熟練的動作
你是不是認為,干這些活的是年輕的農民?
但其實這些動圖來自一個綜藝節目
這個節目里
十個人需要在190天內種142畝地
而這些熟練的年輕人
都是大家印象里“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年輕藝人
有網友評論
“將來娛樂圈混不下去
可以考慮回去建設新農村”
“看完綜藝,中國人骨子里的
種地基因被激發了”


不得不說,中國人的骨子里是有種地技能在的
從新石器時代用原始農具
種植粟、黍、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
麻、苧、葛等纖維作物及油菜
一直到現在
大型機械、現代農業日漸發展
中國人的種地水平正在不斷精進
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
農業農村現代化也邁出了新步伐


2023年春耕備播工作
正自南向北陸續展開
一年之計在于春
春播糧食產量占全年六成左右
抓好春耕
對于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至關重要
現在在江西贛州寧都縣東韶鄉,分散的土地集中改造成高標準農田,農業機械大面積投入使用。

湖南省衡東縣三樟鎮塔沖村黃貢椒集中育苗基地的智能溫控大棚內,椒農們正在緊張忙碌。

湖北棗陽太平鎮南高莊村的麥地上,農用無人機正在徐徐起飛。

黑龍江的科研人員展開技術攻關,使大豆良種發芽率最高達到95%以上。

現在的中國人
不僅要“會種地”
還要“種好地”
用好科技力量
助力糧食穩產增產
讓我們更有底氣端牢中國飯碗
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農視網、三農頭條正在發起
“春暖花開”系列征集活動!
如果您有關于春耕、春景的
優秀短視頻和圖文內容
可以
在微博或抖音帶話題#2023春暖花開#
并@三農頭條
或投稿到郵箱news_ntv@163.com
我們會擇優在三農頭條APP和
農視網專題及各平臺矩陣推薦
參考資料:人民網、央視網、新華網、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微博等
編輯 | 劉怡迪
主編 | 張越
監審 | 宋錦峰 楊全勝
【聚焦兩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龍山縣第十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為中國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事業不懈奮斗 ——紀念宋慶齡同志誕辰1...
中國人的春節“意味深長”
錦州銀行義縣支行到義縣公安局開展第三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慰問活動
你好 警察節 | 洪洞縣公安局舉行第三個中國人民警察節系列慶祝活...
瞭望 | 進入超老齡化,如何破解“誰來種地”
中國人民大學85周年校慶官方宣傳片(獻禮版、青春版) 推薦表
山東高唐:鄉村“新農人”種地更有“范兒”推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