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發布 2023-02-16 16:54:46
界首:壯大村集體經濟 釋放強村富民“紅利”
近年來,界首市緊緊圍繞省“兩強一增”和阜陽市“雙生賦能”工作要求,堅持把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得到進一步凸顯,凝聚和服務群眾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村集體家底厚了,村民腰包也跟著鼓起來。前不久,在潁南街道饒呂社區舉辦的集體分紅發放儀式,是饒呂社區第一次通過村集體勞作方式獲得的集體分紅,讓看得見的集體資產變成了“摸得著”的股份紅利。
社區居民一大早收到通知后,許多居民早早來到現場等著領取分紅,對于這里的居民們來說,今天確實是個好日子。潁南街道饒呂社區呂樓自然村村民范影告訴記者:“這還是我們村第一次從村集體領取分紅的錢,雖然錢不多,但是非常暖心!”
近年來,饒呂社區實現了從經濟薄弱村到經濟強村的轉變。饒呂社區股份經濟聯合社主要收入來源是通過“三變”,即入股分紅和已征收暫未使用土地集體統一耕種以及成立三個股份有限公司等。

“今天共分紅5059股,分紅資金是5005900元,饒呂社區近兩年的分紅模式一是為8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代交新農合;二是為這個低保戶,政府代交每年代交310元之外的40元,就是每人每年40元;三是為整個社區的貧困戶210戶購買了防貧保險。”潁南街道饒呂社區黨總支書記榮開峰說。
作為界首市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村,陶廟鎮趙莊村緊緊圍繞村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治理、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生態文明發展的四大目標任務,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機制。圍繞生態農業及“趙土豆”品牌做文章,以馬鈴薯、菌菇為特色產業,創新“1+N”的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實現村集體經濟迅速發展壯大。
趙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子銀告訴記者:“村集體經濟收入去年我們拿出了50多萬元進行分紅,今年繼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集體經濟的收入,讓村民得到更多的村集體經濟的紅利。”
趙莊村每年從集體經濟收入總額中拿出30%的資金用于發展村公益事業,每年對群眾居民醫療保險給予每人100元資金補貼,群眾通過村集體經濟發展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幸福感和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認同感。
“近幾年條件好了,道路也修通了,路燈也修好了,河道打掃清理得很好,現在我在香菇廠里干活,一天能掙六七十塊錢。”陶廟鎮趙莊村村民桑秀榮說。

這些喜氣洋洋的分紅景象,是界首市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的縮影。2022年,界首全市99個村開展年度分紅,分紅金額1658.56萬元,分紅村數占比81.15%,村均分紅金額16.75萬元。近年來,界首市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積極拓寬發展路徑,努力探索新的集體經濟增值機制,讓“錢袋子”越來越鼓,讓村民得到實實在在的紅利。
據了解,2022年界首市122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總量達6362.23萬元,村均52.15萬元,收入50萬元以上強村47個,強村占比38.52%,經營性收益總量達4674.7萬元,村均經營收益38.32萬元。
近年來,界首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做大做牢村級集體經濟,實現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形成村民增收渠道多元的“共贏”局面,奮力譜寫“集體強、村莊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鄉村新篇章。
2022年界首市以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為先導,整合村集體經濟發展“百千萬”工程資金、國家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試驗專項資金,盤活村級沉淀資金,吸引市農投公司資金等,建立了以食用菌為特色產業的光武鎮、靳寨鄉兩個鎮級統籌的聯村經濟羊肚菌種植基地,實現村集體經濟集聚發展。
此外,界首市堅持用改革的理念,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創新,持續推進“八個對接”發展途徑,在推廣“十種模式”的基礎上,以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為平臺,持續探索完善了村集體經濟“離村”與“聯村”發展模式、“股份合作,自主發展”經營模式、“職業經理人”管理機制。
“下一步,將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方式轉型升級,結合村情探索不同經營主體的組織形式和市場運營方式,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協調發展。充分依托村級集體擁有的自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等,積極開發、培育特色產業,深入挖掘村級集體資產的綜合價值,大力推廣‘聯村經濟’和‘村集體+金豐公社’等模式,不斷拓寬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界首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永昌說。
(岳阿亮)
來源:界首發布
2023年度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申報開始
中央、省、州多家媒體關注臺江“苗族舞龍噓花”非遺大典
貴州2022年度十大科技創新成果總評結果公示
儲祥好帶隊到我縣開展全市2022年下半年項目拉練檢查
2022年度全國農服十大新聞網絡投票正式開啟!
2022/23年度孟加拉大米進口預估上調至100萬噸
倪岳峰參加指導2022年度張家口市委常委民主生活會
【年度考核】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組對市財政局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