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香融安 2023-02-17 11:16:42
融媒體中心記者:衛綱 報道

航拍的珠江上游融江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城段江面美景。(韋榮軍 攝)
融安縣長安鎮黨委、政府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五個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貫徹落實“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主線,奮力開創新時代新長安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實現農業提質增效、鄉村風貌提升、治理有效和諧、產業轉型升級、城市生態宜居。
特色農業健康發展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融安縣長安鎮黨委書記莫洋:“當前,我們重點推進金桔、香杉等特色產業發展,打造太平村‘天下太平’田園綜合體和螺螄粉產業基地,培育大洲村鄉村示范點農旅產業。”

融安縣長安鎮桔鄉戀歌自治區級金桔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
2022年,融安縣長安鎮全鎮金桔新種面積885畝,累計種植面積31939畝。有金桔產業基地36個,基地種植面積達1.5萬畝;有金桔種植合作社42個,合作社經營面積達1.05萬畝。全鎮香杉種植共2.47萬畝,太平村“天下太平”田園綜合體已規劃連片產業600畝,完成螺絲粉產業基地750畝。

融安縣金桔苗木繁殖基地。
長安鎮大洲村正在建設粵桂協作項目建設體驗式農場、產學實訓基地等農旅產業,由新型農民經營主體牽頭,通過資金入股、土地入股方式整合土地50畝,其中試行搭建大棚15畝改革果蔬菜種植。大洲村鄉村風貌提升工作及其康養業態綜合發展得到自治區高度認可。

資料圖片:在融安縣長安鎮大洲村的田間地頭,一名農戶正在勞作。(楊雯靜 攝)
風貌提升補短板 治理有效造和諧
融安縣長安鎮黨委書記莫洋:“我們致力鄉村風貌提升,持續開展‘三清三拆’,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用活銜接資金,補齊公共服務設施基礎短板。”

資料圖片:在融安縣長安鎮大巷村鄉村振興建設項目施工現場,工人正在進行拋光。(蔣陽陽 攝)
目前,長安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個共1897萬元,已竣工15個,在建5個,鄉村建設示范帶動效應不斷凸顯。全鎮24個村都有一個以上風貌提升示范點,大巷至河勒美麗鄉村走廊建設完成;木樟村上圩背屯鄉賢帶頭捐助、群眾有地讓地,自籌資金70余萬元建設村莊;全鎮完成驗收的改廁建設55個,在建87個;垃圾清運、污水處理、大氣污染防治、水源地保護等工作扎實開展。

在融安縣長安鎮木寨村拍攝的遠芳花園。(謝護香 攝)
該鎮還開展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攻堅年活動,推進“五查五清五創”工作,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推廣“三會興屯”村民自治管理模式,龍舟精神凝聚民心,以黨群議事新平臺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持續推動農村移風易俗,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共治“五治”逐步推行,鄉村治理水平持續提高。其中大洲村獲評2021年度自治區農村改革集成優秀村。

廣西柳州市融安縣長安鎮木寨村航拍的田園景色。(韋榮軍 攝)
創建生態文明城市 打造美麗宜居長安
融安縣長安鎮黨委書記莫洋:“我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邁出堅實步伐,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努力在推動綠色發展上實現更大進展。”

航拍的珠江上游融江廣西柳州市融安縣城段江面美景。(韋榮軍 攝)
長安鎮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創新推行“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協作機制,國考斷面融江地表水水質連續三年排名全國第一,環境空氣質量連續三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總體穩定,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因地制宜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節約環保觀念深入人心。

資料圖片:在融安縣2022年春季植樹暨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現場,市民將魚苗放流融江。(韋榮軍 攝)
該鎮在持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常態化開展創城、創衛工作,鞏固“自治區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的同時,大力實施《長安騎樓古鎮——大洲島旅游規劃》,充分發揮特色優勢,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打造騎樓街——大洲城市田園綜合體,建成龍舟文化公園,構建以縣城為中心的“大融江旅游圈”。長安騎樓古鎮、大袍苗寨創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有序推進。

資料圖片:在廣西柳州融安縣安寧村大袍屯,苗族同胞載歌載舞歡慶“芒蒿節”。(韋榮軍 攝)
持續高質量發展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融安縣長安鎮黨委書記莫洋:“我們積極響應縣委大力實施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行動,鎮領導班子主動走訪企業,積極聯系服務企業,為企業排憂解難,推動工業園等重大項目落地。”

在融安縣長安鎮拍攝的廣西仙草堂青蒿素全產業鏈規模化深加工基地。(韋進寶 攝)
長安鎮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緊密配合融安縣工業集中區管理委員會服務中心工作,開展“一對一”保姆式服務,工業項目快速推進,老火車站片區改造項目開工建設,位于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的青蒿素全產業鏈規模化深加工基地竣工投產,廣西最大的螞蟻服務星站落戶長安,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延伸發展,智慧物流供應鏈體系不斷完善,融安天禾城大酒店獲評廣西四星級飯店。

融安金桔公共云倉。
在長安鎮紅衛村融江河畔合理利用規劃用地,迅速發展三十余家冰花店,打造河堤夜市一條街。以美食為引擎,在夜間經濟上不斷發力,形成了“夜經濟”地標和“夜消費”商圈,滿足了人們的夜間消費需求,激發了消費活力,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資料圖片:在融安縣長安鎮紅衛村河堤段拍攝的網紅冰花店。(羅丹丹 攝)
以打造螺螄粉原材料種植示范基地為抓手,帶動竹筍、大米、豆角、木耳、螺螄等原材料種植,在太平村、竹子村、融康社區、大坡村、發展螺螄粉原材料豆角基地3個,在大巷村發展螺螄粉原材料麻竹基地1個,基地面積共750畝;在大坡村、融康社區發展螺螄粉原材料木耳基地2個35畝,共種植菌棒200萬棒;河勒村“桔鄉戀歌”萬畝金桔核心示范區,通過能人帶動+村集體經濟合作共營模式,促進金桔特色化產業化的發展,成為全區各級各部門到融交流學習產業發展的重點考察點。

資料圖片:在融安縣長安鎮大坡村木耳繁育基地,工人在采摘木耳。(韋進寶 攝)
?春耕農忙正當時
劍河:舉辦迎新春蘭花展 600盆蘭花競展芳華
【人勤春早】林業科技下基層 不負好春光
新春偷向柳梢歸,采茶摘果住樹屋,到城陽體驗鄉村田園慢生活
天津完善基層醫療機構急救體系
【新春走基層】“青耘昔陽 團聚助農”昔陽青年直播助農活動成功...
穩經濟 備春耕 促消費 燕趙新春氣象新
科研路上 | 黃麗麗:扎根基層的“果樹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