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發布 2023-02-21 16:14:14


一顆小小的番茄,個頭雖小,其栽培技術潛藏的“科技含量”卻不少。記者觀察到,每株番茄秧藤所在的栽培槽內都插著一個滴箭,通過數字化水肥精準管理和智能化遠程控制,番茄植株所需的營養可通過滴箭分配到植株根部附近,既做到精準施肥不浪費,又可以最大程度的滿足植株生長。

“標準化的水肥管理系統,比傳統農業優勢可大多了。”王芳介紹,技術員會根據植物所需的各種元素進行合理的配比營養液,相比于傳統農業憑經驗施肥來說,更能精細化地滿足植物的生長所需。

此外,智能溫室通過人工補光、內外遮陽控溫、雄峰授粉、黃板誘蟲、智能水肥控制等技術的應用,提高勞動效率的同時,保證結出的果實飽滿勻稱、口感甜爽,綠色無公害。“因為我們為植物創造的環境,使其很少發生病蟲害,所以也就很少使用農藥。與此同時,我們還會定期對水樣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的結果,技術員對營養液進行調配,就能更精準化的促進植物生長。”
據了解,傳統方式種植的番茄每年采摘期也就三四個月,但智能溫室每年采摘期可長達七八個月,一平方的產量是22-25公斤,一茬接一茬生產,產量自然就會更高。
目前,在科技加持下,通過智能化的生產模式種出的小番茄,依靠綠色高品質特色,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遠銷上海、山東等地,市場前景廣闊。
如今,在楊凌,一座座智慧化溫室大棚拔地而起,形成了錯落有序的智慧農業場景。從做“體力活”到干“技術活”,楊凌示范區用新科技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讓智慧化、數字化、標準化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讓小學生學會“種小麥”,春耕第一課開課啦!
土特產不“土” “枸杞之鄉”強化產業科技“芯”
云南施甸縣:坡地改梯田 豐收有保障
赤水寶源鄉:“五老”志愿者助春耕
科技助力五指山番陽鎮青瓜豐產豐收
技術新、裝備強、品種好──豐收底氣越來越足!
曲靖沾益區家庭醫生入戶隨訪——守健康 助春耕
既新又潮的北京科技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