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發布 2023-02-21 16:14:24
眼下正是春季果園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教授黃麗麗日行百里,奔走于全省各地果園之間,為果園“把脈開方”。

春耕時節,在咸陽市乾縣陽峪鎮田家坳村千畝蘋果園中,果農們正在進行果蔬剪枝工作。黃麗麗教授團隊來到果農身邊,察看果樹生長情況,并與果農面對面交流如何防治蘋果腐爛病。
“你看這個枝上的小點點,就是腐爛病,如果沒有把它及時清理出園子,就等于在果園里養了‘敵人’。”在果園中黃麗麗教授化身“果樹醫生”,接地氣的語言,也拉進了與農民間的距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探討著果園管理相關問題。
蘋果腐爛病會導致樹皮壞死和潰爛,甚至整樹死亡、果園損毀,全國平均發病率高達65%,每年至少有20%的直接產量損失,腐爛病防治也是果農最關心的管理問題。從2003年開始,黃麗麗科研團隊就開始了腐爛病防控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目前已總結出了一套可持續綠色防控技術,通過由“治”到“防”,徹底改變了“亡羊補牢”式的傳統刮治方式。

職業農民楊聯營和蘋果樹打了半輩子交道,果樹栽了砍、砍了栽,卻一直無法將果園腐爛病降低到50%以下,直到2017年通過培訓學習到黃麗麗專家團隊的綠色防控技術,這才讓困擾他多年的“心病”迎刃而解。他說:“自從接觸到黃教授的防治方案,我們每年成本費用節省了10%,每畝地產量提高10%以上。”
近年來,楊聯營不斷總結自己學到的技術,并積極在當地進行示范與推廣,逐步也成長為一名高級職業農民,成為了當地果農心中的“土專家”。楊聯營說:“對我來說,未來最重要的就是把黃老師這套腐爛病防治、早期落葉病防治的技術傳授給更多果農,為果園提質增效,讓更多果農感受到楊凌科技的力量。”
高校與地方合作,專家與基層農民結合,在乾縣蘋果園中繪就了一幅生動的科技春耕圖。轉眼間已到中午時分,黃麗麗教授團隊顧不得停歇,又啟程前往西安市周至縣,指導當地果農防治獼猴桃潰瘍病。

“黃教授,我獼猴桃樹長勢不旺,怎么辦?”獼猴桃是周至縣的主導產業,產業發展關乎當地農民的“錢袋子”,而有“獼猴桃樹癌癥”之稱的潰瘍病一直制約著當地產業發展。為了破解這一果業難題,黃麗麗帶領團隊對獼猴桃樹潰瘍病展開長期研究。2018年,團隊探索出獼猴桃樹潰瘍病“兩前兩后”防治技術,即在獼猴桃樹開花前和開花后,采果后和落葉前各用藥1次,可以殺死細菌,逐漸減少細菌數量。
57歲李秀勞管理著一片4畝的獼猴桃園,2019年因為園子潰瘍病爆發率達到百分之五六十,他險些放棄精耕了13年的獼猴桃產業,幸好黃麗麗教授團隊及時指導,才讓他重新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當時把黃教授請到園子指導,我覺得這個效果非常不錯,以前產值不到1萬塊錢,最近這兩年直接翻了好幾倍,去年賣了8萬塊錢,今年賣了16萬。”談起“兩前兩后”技術帶給果園的蛻變,李秀勞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黃麗麗教授的“兩前兩后”治療潰瘍病藥方在得到果農認可的同時,也助推了當地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周至縣植保植檢站站長金平濤表示,該技術目前在周至縣應用率高達90%以上,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病害危害率也控制在了5%以下,楊凌技術的支撐,為周至縣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科技力量。
黃麗麗教授果園病蟲害防治實踐還在繼續......她表示,未來將和團隊繼續帶領全國植保專家,把這項工作做到前頭、做到實處,讓農民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
讓小學生學會“種小麥”,春耕第一課開課啦!
“農田智慧灌溉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啟動
赤水寶源鄉:“五老”志愿者助春耕
技術新、裝備強、品種好──豐收底氣越來越足!
曲靖沾益區家庭醫生入戶隨訪——守健康 助春耕
確保小麥夏收豐產豐收 濱海新區農技人員赴中塘鎮開展技術培訓
達拉特旗:施足“金融底肥” “貸”動春耕備耕
提醒!春耕時節 購買農資“擦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