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1 16:15:00

鄉旅導報訊:春種秋收,大地流金。太原市陽曲縣楊興鄉有著大片的有機玉米種植地,每年十月是村民們最忙碌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田間地頭揮灑汗水,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水頭村55歲的張文林是村民們公認的甜玉米種植能手,也是村里甜玉米種植的先行者。
敢闖敢拼不畏難
張文林曾是一名軍人,五年的軍旅生活磨練了他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志存高遠的理想。1990年退伍后張文林不想過父輩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便四處闖蕩,想趁年輕在外干出一番事業。多年來他嘗試過許多不同的工作,輾轉山東、陜西、寧夏、江西、江蘇等多個地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敗并沒有擊潰張文林的決心,他堅信愛拼才會贏,立志要干出點名堂來。

近幾年,考慮到父母年歲漸長,對家鄉熱土也始終難以割舍,張文林決定回村發展。“剛回村的時候我也不知道做什么好,看見有人在養牛,我就想試試。”2014年剛剛返鄉的張文林先做起了肉牛養殖的嘗試。但肉牛養殖前期投入高、回報周期長,隨著養牛數量的慢慢增多,投資建牛場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養殖規模受到制約。
甜玉米結出“致富果”
正當一籌莫展的時候,熟識的戰友向張文林推薦了甜玉米種植。初步了解后,張文林向戰友要來一些種子,在自有的六七畝地上進行了種植試驗。“當時種甜玉米我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收成還不錯,完全超出我的預期。”張文林高興地說道。

甜玉米種植讓張文林看到了新的發展方向,信心大增,在村委和鄉政府的幫助下,2018年他賣掉所有的牛租下了一百多畝土地,開始大規模種植。今年是張文林種植甜玉米的第6個年頭,種植規模從最初的一百多畝種到了如今的一千多畝,還購買了多臺大型農機具逐漸實現農業機械化,種植效率大大提高,年收入可達60余萬元。
致富不忘鄉里人
許多農戶看到甜玉米種植的“甜頭兒”,紛紛開始加入甜玉米種植產業中。張文林不僅主動向大家分享種植經驗,還在播種和秋收的時候雇請村民們幫忙,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他笑著說:“有錢大家一起賺!他們過來給我幫忙每天能掙一兩百塊錢,還不耽誤照看家里。”

在張文林的帶動下,目前全鄉甜玉米種植面積有六千畝左右,品種豐富,顆粒飽滿,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銷往全國各地,香甜的口感和極高的營養價值深受人們喜愛,不僅成為楊興一張響亮的“品牌名片”,還幫助幾十戶農戶和貧困戶走上了小康之路。

村民富則基礎強,產業興則鄉村興。把甜玉米種植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發展起來,離不開黨的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張文林敢闖敢拼、攻堅克難的韌勁。正是像張文林這樣許許多多用堅持和熱愛在農村揮灑汗水的帶頭人,用實干擔當、拼搏奮斗的創業創新精神,不斷推動全鄉經濟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從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大動能。(縣委宣傳部 趙國華)
安徽太和:“小桔梗”長成致富 “大產業”
耕讀傳家凝聚鄉村治理向心力——天津市靜海區呂官屯村的善治之路
科技助力五指山番陽鎮青瓜豐產豐收
久保田插秧機助力實現致富夢
開州:助力鄉村振興 做大做強農業品牌
非遺農民畫 畫出新鄉村
“標準地”助力增量配電網綠色供電項目開工建設
【走鄉村 看振興】南伙房村,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