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 10:06:40
對此,醫生表示
1
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已被世衛組織列為第二大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據統計,骨質疏松在50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超過50%。骨質疏松主要是由人們不良的生活習慣、營養吸收能力下降、鈣攝入量不足、缺乏運動等因素造成的。
過去發病年齡:65歲之后
現在可能發病年齡:50多歲
如何預防?
① 適量運動增強體質,每周鍛煉三四次,每次30-40分鐘;
② 飲食上可多吃奶制品、魚類、魚肝油、堅果等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
③ 戒煙戒酒、改掉久坐不動等不良習慣;
④ 更年期女性應定期到醫院檢查骨骼健康情況。
2
腦卒中(中風)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統計,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也是影響中國人壽命第一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血脂異常等因素會使中風幾率增加,《北京健康白皮書》指出,僅血脂異常一項,患病者就超過50%,其中有近1/5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
過去發病年齡:65歲之后
現在可能發病年齡:二三十歲
如何預防?
① 需注意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建議患者保持健康生活,堅持按時服藥、定期門診檢查;
② 運動能提高人體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③ 避免食用豬肝、豬心、蟹黃、雞蛋黃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④ 戒煙酒;
⑤ 保持情緒穩定,以免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血壓驟然升高。
3
乳腺癌
乳腺癌已成為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發病率的增速已位居世界前列,每年約有20余萬的新發病例。乳腺癌發病的主要原因包括月經來潮過早、停經過晚、不生育、不哺乳、家族遺傳因素等。此外,含激素食品的增多,以及工業發展所引起的環境雌激素的增加等,都是導致乳腺癌年輕化的重要原因。
過去發病年齡:45歲之后
現在可能發病年齡:十幾歲
如何預防?
① 適當減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多運動;
② 學會乳房自查,有助于及早發現乳腺癌信號;
③ 35歲以上仍未婚未育、家屬中有兩個以上的人患過乳腺癌等,屬于乳腺癌高危人群,應尤其注重預防,定期到醫院檢查。
4
阿爾茲海默癥(老年癡呆癥)
我國目前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總數約有600萬,居世界首位。阿爾茲海默癥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年齡越大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年輕人用腦過度、壓力較大等也會給老年癡呆埋下隱患。
過去發病年齡:65歲之后
現在可能發病年齡:40歲
如何預防?
① 多運動;如散步或慢跑等;多做腦力活動,日常可閱讀、下棋、猜謎等;
② 戒煙忌酒,酒中的甲醇,香煙中的尼古丁、鎘、鉛等有毒物,都可使腦神經纖維發生顆粒空泡樣變性;
③ 控制血脂、血壓,保持體型正常。
5
二型糖尿病
不良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久坐不動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患上二型糖尿病。
過去發病年齡:四五十歲
現在可能發病年齡:兒童期
如何預防?
① 減輕體重,每天走路30分鐘;
② 適量喝咖啡,選擇高纖維素食物;
③ 經常深呼吸,保證充足睡眠;
④ 45歲以后關注血糖。
6
痛風
20~40歲年輕人痛風高發的原因,除了酗酒、肥胖之外,還包括飲食結構的改變,如含高嘌呤類物質明顯增加等問題導致。
過去發病年齡:五六十歲
現在可能發病年齡:30多歲
如何預防?
① 若體檢時發現血液中尿酸高了,一定要重視,做到以下幾點可降低痛風幾率:
② 多喝水,每天保證2000ml,少量多次喝完,以助尿酸排出;
③ 禁酒,酒精易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排出;
④ 盡量不吃海鮮、動物內臟,多吃偏堿性食物;
⑤ 少吃鹽,每天應限制在2-5g。
7
黑色素瘤
我國近幾年黑色素瘤發病率呈迅速上升趨勢,每年新增近2萬名黑色素瘤患者,發病的具體原因不明,可能因過度照射紫外線、大量使用不合適的化學護膚產品等。
過去發病年齡:50歲之后
現在可能發病年齡:十幾歲到二十幾歲
如何預防?
① 避免日光浴項目,即使是偶爾幾次也可能增加發病風險;
② 做好防曬工作,夏日陽光較強,盡量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
③ 每天服用適量維生素D補劑,有助防止黑色素瘤病變。
體檢頻率該多久一次?
個體體檢的頻率起碼應該是一年一次,有條件的可以一年兩次:一次全面檢查,一次針對性檢查。這是因為,對一些特殊疾病而言,如結核、癌癥,超過一年的間歇,足以使其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
此外,體檢的時間間隔需要根據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況和家族病史等,全面考慮來作出選擇,而不僅僅是“一刀切”,都是一年一次的“年檢”那么簡單。
●年齡在20~39歲的人,身體健康,30歲以前,一般每兩年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體檢;30歲以后,一年1次。
●年齡在40~60歲,身體健康、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可每年全面體檢一次。如果體質較差、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癌癥等家族病史,“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年齡在50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最好每半年全面體檢一次。
●60歲以上老人最好3到4個月體檢一次。至少有一次是全面體檢,其他的可以進行重點體檢。
體檢報告怎么看?
拿到體檢報告后,眼花繚亂的符號和各項指標該怎么判斷?
1
符號的含義
1、↑、↓:數值型指標都有參考范圍,指標數值不在該范圍內就會標記為上升↑或下降↓。
2、+、-:分別代表“有”“無”,即檢驗結果分別為陽性、陰性。
3、±:代表不確定的陽性結果。
2
異常怎么看?
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應重點關注“三系”,即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三系”明顯升高或降低都提示存在一定問題,例如白細胞偏低可能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偏高說明可能體內有炎癥反應,存在感染。
尿常規
尿常規檢查酮體陽性多見于空腹、饑餓狀態下脂肪代謝物引起。血糖正常的受檢者如果出現尿糖陽性,需考慮是否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有問題。尿蛋白陽性常見于精神緊張、劇烈運動、急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
尿膽原和膽紅素陽性與膽紅素代謝相關,但還可能與一些血液系統疾病有關,不一定代表肝臟疾病。因此要和血液指標及腹部超聲結合起來看。正常尿液里可以有少量的紅細胞和白細胞,但在排除污染因素后,如果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增多,就需要進一步檢查。
糞便潛血試驗
通過糞便潛血試驗可以檢查到肉眼看不到的糞便中的血。當出現糞便潛血陽性時,不要只考慮是“痔瘡”。
建議50歲以上人群或有消化系統腫瘤家族史者完善胃腸鏡檢查。年輕人出現大便潛血陽性也不要掉以輕心,至少要進行三次連續復查。
血脂
總膽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膽固醇之和。偏高常見于各類高脂血癥、糖尿病、甲減、飲酒、長期吸煙;偏低常見于甲亢、貧血、營養不良。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保護血管,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好”膽固醇,偏高可限制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起到抗動脈硬化作用,但也不是越高越好!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與冠心病的發病率密切相關,提示生活方式需要改善,飲食上建議少吃動物內臟及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建議適量運動。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有益于防止動脈硬化,若明顯低于正常,可能與脂類物質攝入過少或消耗過多有關,持續降低,需要到專科進一步檢查。
甘油三酯是高脂血癥的一種指標,偏高常見于原發性高脂血癥、糖尿病、肥胖、痛風、冠心病等;偏低常見于甲亢、吸收不良、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注意:血脂異常還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可在專業醫生建議下積極開展藥物治療。
腎功能
血尿酸是我們嘌呤代謝的終產物,偏高常見于痛風、腎小球濾過率損傷;偏低常見于營養不良、惡性貧血。
血肌酐是人體肌肉代謝產物,偏高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偏低常見于老年人及消瘦者。
尿素氮是人體蛋白代謝的主要終末產物,偏高常見于腎功能不全、急性腎小球腎炎、脫水、甲亢、尿路結石等;偏低常見于腎功能障礙、嚴重的肝臟疾病。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是一種參與人體蛋白質新陳代謝的酶。偏高常見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膽囊炎、肝臟腫瘤等。
谷草轉氨酶用來判斷肝臟是否受到損害,偏高常見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擠壓性肌肉損失、肝癌等。
堿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骨骼、肝膽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尤其是黃疸的鑒別診斷,偏高常見于骨骼疾病、骨惡性腫瘤、肝外膽道阻塞等;偏低常見于嚴重慢性腎炎、兒童甲狀腺功能不全等。
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較常用的有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還有糖類抗原CA系列的CA199、CA125等。一些名稱與腫瘤無關的指標也可能與腫瘤有關,比如鐵蛋白、M蛋白、HCG等。
40歲以上男性可通過定期檢測PSA來篩查前列腺癌。
有慢性肝炎病史、肝癌風險升高的人群要定期檢測AFP。
有遺傳性腫瘤家族史、卵巢癌或胰腺癌風險升高的人群可定期檢測CA125、CA199。
但腫瘤標志物檢測不能替代影像學檢查或內鏡檢查。
腫瘤標志物和腫瘤存在相關性,但得了腫瘤,腫瘤標志物不一定升高,標志物升高也未必是得了腫瘤。
當腫瘤標志物顯著增高并越來越高,往往需要結合影像學檢查來尋找可能存在的腫瘤。發現腫瘤標志物升高,要聽取專業醫生意見,完善必要檢查,觀察指標動態變化情況。
全省先進!邢臺這些集體和個人上榜!
技術新、裝備強、品種好──豐收底氣越來越足!
上海規范新型設攤行為,分為三種類型,外擺位不得加工食品
太美了!公安這些絕美打卡地你去過嗎?
高質量發展看茂名!化州市發1245萬元獎勵這些建筑企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這些“優等生”緣何脫穎而出
2023年2月上半月榜單!這些縣市得到"云上河南"獎勵!
定了!今年全國兩會采訪有這些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