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發布 2023-02-22 15:31:12
聚合資源要素?
釋放成果轉化創新活力
“我們的研發團隊利用生物菌超強的分解能力與微藻制造養分的能力相結合,研發的微藻及微生物菌劑產品,可以用于水體改良、土壤修復、農作物提質增產等,在環境保護、綠色農業發展等領域都有很好的前景……。”說起項目研發的初衷和進展,西安科技大學教師褚佳侃侃而談。
為了把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變成更多的應用場景,2022年,褚佳帶著她的研發、生產團隊落戶秦創原農業板塊,成立了楊凌銥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路演”成為褚佳除了參加研發外的生活常態。

無論是在“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楊凌賽區比賽中,還是在楊凌種子孵化項目評審路演現場,涉農的科技成果,都更容易讓大家眼前一亮。秦創原農業板塊的項目支持、種子孵化資金的助力,各類資源源源不斷向企業涌入。
“目前,我們的產品已在寧夏賀蘭縣、新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遼寧盤錦稻蟹養殖區、湖北及江蘇等地的水產養殖調水領域、有害藻治理方面得到應用及推廣。我們在陜西漢中等地也開展了大田試驗,未來,我們準備面向西北地區開展微藻生物技術推廣。”從成果轉化到企業孵化,在秦創原農業板塊,褚佳穩穩地邁出了步子。而像褚佳一樣,將高校涉農成果在秦創原農業板塊進行轉化的人還有很多。
西北大學“省級千人計劃”學者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的骨科外用產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力學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育苗輔助設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團隊的“一鍵式基因修飾試劑”項目等一批科研成果,在楊凌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萌芽”“生長”。
2022年,秦創原農業板塊深入推進創業孵化工作,強化載體建設,圍繞種業、畜牧發展培育行業中試基地,獲批省級星創天地1家,發展認定示范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各1家,全區新增在孵及畢業企業111家。建設“三支隊伍”,新增陜西省“科學家+工程師”15支;招引認定“新雙創”隊伍102支,通過種子孵化項目支持初創團隊15個;新增科技經紀人16人,通過一系列工作,聚合多方資源,釋放成果轉化創新活力。
優化精準服務? 力推創新主體培育
“沒想到,高企認定中,對企業提高研發費用財務歸集的準確性,要求這么嚴格。”說起申報高企的流程,成功獲批2022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陜西諾威利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鄭亞維記憶深刻。“幸虧參加了培訓,指出了我們填報中存在的問題,這次申報才特別順利。政府給與企業的獎勵資金,也能及時緩解企業研發費用支出的壓力。”鄭亞維口中說的培訓,正是2022年8月,在秦創原農業板塊組織的高企申報培訓。

為更好地服務科創型企業發展,楊凌將符合條件的入駐企業精準推送進入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對照企業備案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信息,精準推送兌現研發費用獎補,確保惠企政策應享盡享。除諾威利華這樣的“資深”科企外,首次獲批省級潛在瞪羚企業的陜西揚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正是眾多獲益企業之一。
“獲批潛在瞪羚企業,激勵我們繼續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加大產品研發投入”陜西揚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楊創軍信心滿滿。
據了解,為助力科企做大做強,秦創原農業板塊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小巨人計劃,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入庫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路徑,建立了“技術創業團隊-科技型中小企業-農業科技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獨角獸)企業”的科技型企業梯隊培育體系。全年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114家,同比增長58%;認定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17家、農業科技小巨人企業3家;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2家,省級瞪羚(潛在)企業8家,分別同比增長26%、100%。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同比增長66.7%。儲備2022年度省級上市后備企業6家,推動中捷四方獲批在“新三板”掛牌,三八婦樂收購方康伊納收購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全區規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0.57%,形成了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培育發展新優勢。
創新金融產品? 讓科技為企業“輸氧造血”
陜西省農業科技金融服務試點落地楊凌,促成中國農業銀行與6家科技企業簽署8.4億元的融資意向協議;
聯合楊凌農商行為14家科技型企業授信8540萬元,完善“政銀擔”風險補償機制,“科創貸”為14家科技企業發放貸款1450萬元;
推進銀企對接,全區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總額分別達1.85億元和0.40億元;
……
金融是優化科技創新生態、推動涉農成果“聚變”的關鍵要素,在創新金融產品的同時,楊凌出臺《支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農業板塊建設若干政策》,積極主動靠前落實科技型企業獎補和稅收優惠政策。2022年為科技型企業兌現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認定等各類獎補資金979余萬元,極大促進了企業研發投入積極性。據統計,示范區企業2021年度備案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45億元,同比增長68.75%,為企業減免稅金超過5200萬元。
讓人才,成為引領企業創新創業的主力軍;讓科技項目撬動產業強鏈、延鏈、補鏈;讓平臺,成為創新發展的依托和載體;讓金融激活科技之力為企業造血、培育新生機。
目前,秦創原農業板塊堅持把種業創新中心、果業創新中心、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創新中心、智能裝備創新中心等6個中心作為“四鏈”融合的有效載體,推動省地建集團、糧農集團等省屬國企向楊凌布局創新平臺和產業化項目;示范區、西農大與全省10個地市建立了共建農業板塊合作機制,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6.94億元、增長190%,秦創原農業板塊的吸引力、承載力和輻射力大幅提升。

下一步,秦創原農業板塊將持續發揮農業總窗口作用,進一步加強政策集成和制度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力加速科創型企業培育和“三項改革”成果應用,推動農業板塊做強成勢。
高新技術賦能智慧農業 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臨夏市提升農業...
天津市4家農業企業入選2022年度智慧農業典型案例
山西發布31項農業農村領域主推標準
環京津都市農業活力綻放
山東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來了!
武鳴區農業機械化助力春耕
強信心開新局丨讓更多“金花”企業競相綻放——重慶老工業基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