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鳴發布 2023-03-01 10:32:05
為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推進數治宜機水肥化標準基地建設工作,2月19日,廣西供銷循環經濟產業集團到武鳴小甘糖料蔗標準化示范基地,對基地開壟粉溝項目進行標準檢驗與驗收。

重型農機在對種植基地進行降坡平整及粉溝作業。
在基地現場,相關專家對260馬力重型拖拉機帶動粉溝機作業后,進行勘測、采樣驗收,確保實現壟溝深40-50cm標準,并且大面積應用了無人機開展測算及種植數據采集,夯實了甘蔗病蟲害統防統治和機械化智能化基礎,實現了災害性病蟲精準監測與精準防控全程全覆蓋,達到減損增效和增產提糖的目的。
據專家介紹,開壟粉溝技術是廣西供銷社主導研發的原創性專利技術,可一次性完成傳統耕作犁、耙、打等程序,達到直接播種的整地要求,每畝種植作業可減少投入220元,實現深耕深松不亂土層、土壤均勻細碎,可多年保持疏松不板結,推廣成本低、簡單易行、產投比高。

粉溝人工驗收與農業資源臺賬系統進行航測雷達數據校驗。
該技術在基地配套建設的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武鳴區)的輔助下,可使原料蔗實現平均畝產7.5噸,比對照增產30%以上,解決當前廣西糖料蔗平均畝產低、含糖量低、蔗地連作引起地力疲勞與貧瘠化、增產“見頂”等問題,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推動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國家發改委和農業農村部提出的“畝產超6噸、蔗糖分超14%”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設目標。
同時,數治宜機水肥化標準的實施,標志著廣西糖料蔗種養循環的核心技術體系建設趨于完善,生產能力穩步提升,有效促進集體經濟增產增收,實現化肥替代率80%,耕地地力提高1-2個等級,推進廣西糖業高質量發展,并構建了廣西大宗糖、糧、油農作物向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格局。
據介紹,循環經濟產業是廣西供銷社當前著力推進的“十個百億元產業”項目之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打造生態種養循環示范樣本,建設實現生產規模化、種植良種化、生產機械化、水利現代化的糖料蔗生產基地,并在全區復制推廣,可有效帶動村集體創建現代糖業生態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金融服務體系。
“我們將加強循環經濟產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深度合作,探索推廣‘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繼續在全區創建一批國家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帶動形成生態標準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布局,走出一條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政府增稅,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可持續鄉村振興新道路,建設國家生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廣西供銷循環經濟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鄧逢明表示。
陜西開展四大行動強春管促豐收
水利部安排部署2023年水旱災害防御工作
水利部:七方面舉措做好水旱災害防御工作
廣州文藝高質量發展主題大展開展
十四部門:做好2023年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
縣市場監管局開展農資檢查 護航春耕保生產
漳平市作出部署 今年“三農”重點工作這么干
事關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工作方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