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嘛新聞 2023-03-09 16:55:18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伴隨宇航員一起返回的,還有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請搭載的2萬粒馬鈴薯實生籽。目前,這批天宮“下凡”的種子經過催芽迎來首個種植季,這也標志著德州開啟馬鈴薯“航天育種”的新征程。

在位于德州樂陵黃夾鎮的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幾天,科研人員正在指導工人對上萬株馬鈴薯“實生苗”進行移栽。

種質資源是做雜交育種的物質基礎。與傳統育種相比,航天育種最大優勢在于變異率高、育種周期短,有可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培育出高產、早熟、抗病等性狀優良的種質資源。

去年,經專家評審、遴選,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自有的2800多份馬鈴薯種質資源中,優選了20個優良組合的2萬粒馬鈴薯種子送審,經批準,獲得駐留中國空間站的寶貴機會。

馬鈴薯作為我國第四大主糧,種植面積廣、產量高。近年來,“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創新平臺,積極開展馬鈴薯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馬鈴薯新品種“希森6號”,在全國2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500萬畝,在中亞、北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推廣面積超過3萬畝,入列《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
(德州市廣播電視臺奏嘛新聞出品)
市應急管理局召開“巾幗心向黨 奮進新征程”三八婦女節座談會
【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群眾零距離 政策宣講暖人心——我市開展...
大寨鎮舉辦“巾幗心向黨 奮進新征程”“三八”婦女節系列活動
巾幗爭輝,新征程上綻放芳華
譜寫新時代巾幗華章
在“感動中國”里描繪新時代“巾幗圖鑒”
聶守軍代表立足科技自立自強 提升寒地水稻育種能力
代表委員議政錄丨跑出新時代奮斗強軍的加速度——軍隊代表委員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