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TV 2023-03-10 16:51:07
中國農服宣推中心特別策劃
我“帶”農民上兩會
傳遞“農服”好聲音
聚焦2023年全國兩會,帶著農民朋友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云端專訪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
本期嘉賓是
全國人大代表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魏德東

“一提到農民這個詞,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場景。但現在不是了,我們叫新型職業農民,種地就是我們的職業,還會成為一個非常體面的職業。”全國人大代表、德州市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德東說。魏德東長期扎根農業和鄉村,對這片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多年來他聚焦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不斷建言獻策,致力于讓種地更輕松,農民多賺錢,搭建糧食產前、產中、產后社會化服務鏈條。
扎根農服一線 做好致富帶頭人
“我們的小麥苗長得很壯,今年的小麥豐收,我充滿信心!”魏德東興奮地說到。他表示,農業農村部提到,逐步把農業社會化服務從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今后計劃做全產業鏈的社會化服務。產前階段,利用專家團隊到田間地頭給種糧大戶進行指導,根據地理位置、土壤結構等,為他們量身定做一套方案。讓種糧大戶能夠實現拿著清單種地,按照流程種地,讓農民種地更輕松。產中階段,整合當地的農機資源,提供耕種、防收等產中環節服務。產后階段,利用現有的條件,為大戶提供晾曬、烘干、倉儲等服務,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或者辦不好的事。“目前我們的土地全托管面積是6000多畝,半托管面積20000多畝。下一步準備把這種全產業鏈的社會化服務打造成一種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
魏德東表示,在今后發展過程中,他將通過示范帶動,重新刷新大家對“新農業”的認識,激發大家的種糧積極性,助力農民朋友多種糧、種好糧,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應有的貢獻,彰顯新時代農服人的使命和擔當。

傳遞農民聲音 做好農民代言人
小農戶由于種植面積小,地塊零散,實現不了集約化經營,存在種植成本下不來,種植效益上不去的問題;隨著惠農政策的不斷出臺,涌現出很多種糧大戶,但大部分還處于雛形階段,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還不具備和上下游企業議價的能力,沒有真正實現集約化經營;農資經銷商不具備服務能力,只能提供單一的農資產品。他們為了迎合小農戶需求,所經營農藥基本都是一畝地一瓶或者一包。魏德東曾經算過一筆賬,就拿種小麥、玉米來說,兩季所用農藥,包括殺菌劑、殺蟲劑、葉面肥等,一年下來每畝地最少15包,每個小包裝最少兩毛錢,也就是每畝地光包裝物費用就得三塊錢!以德平鎮為例,全鎮12萬畝土地,光包裝物的費用就得36萬元。包裝越小,成本就越高,這也是小農戶種植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而農業服務公司采購的農藥都是大包裝,廠家直供,沒有中間環節,成本降低,同時大包裝有回收機制,可以重復利用。
“大國小農是基本國情農情,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的小農生產方式,是我國農業發展需要長期面對的基本現實。農業社會化服務可以幫助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合算的事情,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魏德東說。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農民代表,履職期間他最關注的就是農民的事。多種糧、種好糧,簡單的六個字卻分量千鈞,朝著這個目標,他的耕耘之路上也留下了不少汗水。最近一段時間,魏德東只要有空就會到附近的村里轉轉,和村民們拉拉呱,聽聽他們對種地的想法和意見,他要把這些基層老百姓的“聲音”傳遞出去,當好農民的代言人、帶頭人。
“今年兩會,我提交了一份關于打造糧食生產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平臺的建議。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平臺,為農戶提供培訓、配肥、種植、收割、儲糧等全產業鏈服務,讓農民種地變得越來越輕松。”
它,“飛”進了全國兩會!
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從全國兩會看民生新圖景
收藏!兩會熱詞學習筆記
兩會今日看點:代表團開始醞釀協商國家機構組成人員人選
聽!兩會上的“青春之聲”
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 塑造中國特色創新生態(兩會觀察)
奮楫篤行續輝煌 揚帆逐夢再啟航——全國兩會在天祝縣廣大干部群...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高素質農民 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