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新聞網 2023-03-10 16:55:20
主題黨日開成了經濟發展誓師大會
垛田街道戴家村:充分發揚‘四敢’精神 高質量發展蝦籠產業

本報訊(通訊員 王 建 金 蕾 全媒體記者 馮兆寬)“為確保鄉村振興進程取得實效,今年我們將邀請養殖專家針對廣大養殖戶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手把手教技能,將水產養殖和籠網編織發展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關鍵產業,增強農戶增收致富的信心,達到黨建引領助農增收的目的。”3月1日上午,垛田街道戴家村黨總支書記毛小松在主題黨日活動中向全體村民吹響了發展經濟的“沖鋒號”。
當天的主題黨日除開展重溫入黨誓詞、學習政治理論、學習黨章黨規、交流成長感悟、交納當月黨費等常規動作外,第三篇章“建組織強產業——唱響‘群眾敢干’主旋律”成了活動的重頭戲,主題黨日儼然成了經濟發展誓師大會。現場成立了興化市得勝湖漁具編織合作社功能型黨支部和興化市樂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功能型黨支部。“我自退伍返鄉后,一直從事漁網編織,在黨組織的引領下,我家的產業不斷壯大。”當選為漁具編織合作社功能型黨支部書記的毛仁表示,將帶領支部一班人,扛起“四敢”擔當,充分發揮功能型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同大家學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提升產品質量、創新產品品質、拓寬銷售渠道、增加全民收入。同時,帶動身邊黨員、群眾,不斷壯大功能型黨組織,在產業鏈上發展黨員,在黨員中培養致富能人,賦能產業振興,帶領村民走上共富路。
毛小松告訴記者,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戴家村的蝦籠產品從單一品種擴大為對蝦籠、螃蟹籠、河蝦籠、百腳籠等四大類若干規格品種,銷售渠道不斷拓寬,遍及周邊城市,還遠銷東南亞一些國家。戴家漁網編織被列為市級非遺物質文化項目。目前,坐落戴昭線戴家段規模生產大戶30戶,生產大棚占地面積約15畝,漁網年銷售達億元以上,家庭代加工散戶近900戶,全村從事漁網編織人員1700多人,支付勞務報酬近3000萬元,因為漁業、漁網產業,戴家村呈現出“人人有事做、天天有收入”的生動局面。戴家村也是遠近聞名的水產養殖大村,水面5746畝,其中精養水面2746畝,提水養殖1500畝,河溝1500畝,水面資源豐富。為助力村民水產養殖,村投資200多萬元實施了魚塘的標準化改造和基礎設施投入,提升養殖效益;加強與院校水產科研機構學者、教授專家聯系,定期組織養殖培訓,提高養殖水平。水產養殖、漁網編織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全村魚蟹飼料、藥品銷售,魚蟹、漁網銷售,成魚捕撈、物流等產業相繼涌現,并發展壯大,從業人數已達600多人,年收入達1200多萬元。近幾年,戴家村級集體經營收入連續多年穩定在230多萬元以上。
“我們將以今天的主題黨日為新的起點,充分發揚‘四敢’精神,引領村民發展好蝦籠產業,爭取今年創造更多的產值,為戴家村的建設再作新的貢獻。”新入選的功能型黨支部成員、該村退休老支書凡永國在現場表示。
“我們黨總支還將組織籠網編織大戶舉辦‘籠網編織創新大賽’,調動編織戶的創新積極性,促使籠網產品品質更優,種類更多,真正發揮村集體作用,引領村民念‘水經’、走‘水路’、發‘水財’,努力把全村的籠網編織和水產養殖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毛小松對戴家村的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食品名市】產業升級!“樂陵味”邁向“樂陵宴”,全力搶占預制...
【營商環境】搭建銀企“連心橋”!?長興街道召開政銀企對接洽談...
黃蓋淖鎮大茍營村擦亮生態“底色”,激活產業興旺“密碼”,打造...
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提速 現代都市型農業加快發展——沃野春潮涌 ...
【奮進的春天】臺江縣臺拱街道:“空心村”變“旅游村”解鎖鄉村...
“中國遼參產業之都”的新動能
國家農業綠色發展長期固定觀測試驗站建設交流活動在京舉辦
青海海西州藜麥產業觀察:"五色致富穗"萌芽"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