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發布 2023-03-13 14:01:22
庭院雖小,大有可為。近年來,李莊鎮緊盯發展,瞄準關鍵,持續發力,將人居環境與庭院經濟緊密結合,積極推動“美麗庭院”向“庭院經濟”提升,努力讓小庭院釋放大能量,“方寸地”做成“增收園”,擘畫出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
小村莊 新布局
走進李莊鎮吳廟村,一幅天然田園鄉間美景映入眼簾,房前百花香,房后樹成行,村民院內院外栽植著梨樹、桃樹、蔬菜等,干凈整潔的道路,灰瓦白墻、裝扮一新的農家小院在藍天白云下格外靚麗。

吳廟村黨員 劉玉芬:
從平房到樓房,院內院外種上蔬菜瓜果,水泥路鋪到家門口,雜草雜物越來越少,保潔員每天清掃垃圾,環境變美了,我們的歸屬感、幸福感更強了,對自家房前屋后也更加愛護了。
說起今昔對比,劉玉芬還很感慨,黨的政策越來越好,對農村的幫扶力度越來越大,鄉村的顏值越來越高,村民的口袋也越來越鼓了。

近年來,吳廟村致力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壯大集體經濟、改善人居環境、優化鄉村治理,積極發動群眾對庭院科學規劃,引導群眾對庭院內外合理布局,將家庭物品有序放置,鼓勵群眾利用閑置地塊進行種植,讓“方寸廢地”成為“致富寶地”,推動“庭院經濟”落地生根。
小菜園 收益好
人居環境整治不僅美了鄉村,也讓不少村民開始發展庭院經濟,走上了特色產業發展的增收之路。
55歲的村民王開乾就是其中一位。見到他時,正在給自家門前的空地上種植的蔬菜澆水、進行管護。村里提倡發展庭院經濟后,他在房前屋后種植了油菜、菠菜、蒜苗,還栽上柿子樹、杏樹,一年下來收入提高了不少。

村民 王開乾:
這門前的空地之前堆放的都是垃圾,村里花了大力氣給清理后,我種了蔬菜和果樹,不僅實現了蔬菜、水果的自給自足,也補貼了家庭日常開支,一年也能賣上1000多塊錢,并且居住的環境也越來越美了。
為做好做足庭院經濟文章,李莊鎮堅持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拆除和清理建筑垃圾、廢棄雜物,積極引導群眾在整治后房前屋后閑置土地上“做文章”,既美了鄉村又富了村民。
小院景 大錢景
庭院經濟發展成效如何,村民最有感觸、最有發言權。
村民 李盼盼:
之前我丈夫一直在外務工,受到疫情影響,也沒有掙到錢,現在回到家里,響應政府的號召,利用閑置200㎡的庭院,種植經營多肉植物,通過抖音直播及村干部幫忙推廣,沒有想到一下就火了。
李盼盼在院子里種植大棚多肉盆栽,現在的銷售額持續增加,她還把父母閑置的庭院都利用起來了,種植面積已經達到近4畝,培育多肉盆栽2萬余盆,年收入超過10萬元,生活過得越來越紅火。

李園新村自推廣庭院經濟以來,全村400余戶群眾都加入到了“庭院經濟”的行列,村民改造自家庭院,房前屋后閑置的土地,種上了蔬菜和水果,自家的院子干凈整潔了,人居環境變美了,還增強了收入,大家伙的幸福感明顯提升。
李莊鎮主要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全鎮將持續深化“一改兩為”,穩步推動、因勢利導群眾發展庭院經濟,延伸農業產業鏈,實現村民“院景”變“錢景”,再創庭院經濟發展新格局。
來源:碭山縣融媒體中心 通訊員:李莊鎮 唐恒浩
在睢寧,農產品還能這樣賣……
權威發布|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爭議時 你可以這樣做
聆聽習主席重要講話,軍隊代表這樣說
涿鹿:農家伉儷,點草成“金”
習近平兩會時刻丨“像魏巧這樣的同志到農村去,很好!”
天津市武清區 “共享小院”讓“冷”資產成“熱”產業
年輕人關心的這些事,政府工作報告里這樣說
文旅融合,象山這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