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 21:40:02
新年新目標,奮楫再出發。在陽春三月奮斗的春天里,山西曲沃經濟技術開發區迎來一喜訊:該區管委會與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了“重塑科技曲沃氫燃料電池產業基地項目”簽約儀式。上海重塑投資1億元,建設年產2000臺(套)的燃料電池系統生產線、應用工程研發中心,標志著該區在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應用上,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發展氫能產業,是曲沃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大優勢。“近年來,我們按照國家《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要求,晉南鋼鐵集團依托鋼鐵、焦化、化工的能源互補優勢,積極探索氫冶金技術,推廣氫能重卡應用,拓展氫能應用場景,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率先在全國構建“鋼-焦-化-氫”綠色低碳全產業鏈。”曲沃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孟海河如是說。
以“雙碳”戰略契機,搶跑能源革命新賽道
近年來,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隨著國家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對發展零碳、低碳等新業態,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氫能小鎮”等項目建設都是重大利好。曲沃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發力,加速構建以氫能、優特鋼、裝備制造等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氫能的應用推廣奠定了扎實基礎。

聚焦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以打造500億級氫能產業鏈為目標,進一步引導支持晉南鋼鐵與國際知名投資公司、國內氫能產業鏈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啟動實施100MW電解水制氫項目,有序推進加氫站和氫燃料電池生產、儲氫裝備生產、氫能整車制造等基地的建設,著力打造全省最大的氫能產業集群。

推動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啟動建設了全省單體最大的300MW光伏“新能源+儲能”項目,首批次130MW實現并網。尤其是以晉南鋼鐵被省政府授予首批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為契機,引導企業拓展延伸“鋼焦化氫”聯產模式,積極構建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氫氣提純站、加氫站等項目建成投用,單日加氫量可達9噸,為全國之最;300輛氫能重卡已投入使用,成為全省最大的氫能運輸應用場景,該縣在深化能源革命走在了全省前列。
以“氫能小鎮”建設為抓手,構筑氫能產業集群大矩陣
藍圖恢弘,號角激越。曲沃開發區將緊抓制氫和氫能應用優勢,實施“政府+鏈主企業+產業園”招商,計劃實施總投資近200億元的氫能小鎮、源網荷儲一體化、共享儲能、電解水制氫、氫能重卡等一批標桿項目、示范項目,切實通過技術創新、換道領跑、優勢再造,努力實現“短鏈”延長、“斷鏈”貫通、“弱鏈”變強,助力山西打造千億級氫能產業。

在氫能制造方面,曲沃經濟技術開發區晉南鋼鐵集團,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利用上游的高爐、轉爐和焦爐煤氣合成乙二醇、LNG及氫氣可年產“藍氫”6萬噸,用到化工的占70%。還有約1.8萬噸用于高爐冶煉,剩余“藍氫”通過與杭氧合作,將99.9%的氫氣提純為99.999%用于氫能重卡,實現清潔運輸。目前,“藍氫”每公斤的成本在15元左右,已比柴油具有明顯的競爭力。

晉南鋼鐵集團還與華能合作投資15.2億元的300MW光伏“新能源+儲能”項目,一期130MW已并網發電;又充分利用車棚、廠房屋頂、太子湖水面等區域,共計建設100MW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目前已完成了近70%。隨著這些光伏項目的快速建成投產,將形成工業副產氫、可再生能源制氫的良好態勢。

在氫能加注方面,晉南鋼鐵集團加氫站項目,于去年8月正式投入運行。每天可加注氫氣9000公斤,可加注汽車500輛,實現車輛自動啟停、自動加氫、無人值守、自動控制、自動計量,搭建起安全應用牽引有效供給的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
在氫能應用場景方面,2021年,一汽解放、大運汽車、南京金龍等交車方企業代表,將首批300輛氫能重卡交付給晉南鋼鐵集團。同時,該企業還與中國鋼研合作,首次在1860立方米大型高爐上,實現氫冶金重大技術突破,年減少碳排放約60萬噸,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據曲沃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永剛介紹:“我區將大力提升‘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集成水平,深入落實‘五有’套餐,持續強化服務企業的服務意識,提供24小時專班服務,全力打造‘三無’‘三可’營商環境。近日,又專門制定印發了‘雙招雙引’獎勵辦法,從投資促進、創新、人才、廠房租賃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同時還將投資4億多元,建設10萬平米的氫能全產業鏈高端裝備制造標準化廠房,為氫能企業、項目入駐打牢堅實基礎,實現氫能產業集群式發展。”(王建先 王歡 薛曉毅)
十大農技創新成果發布!青島打造三大示范樣板,吹響科技助力農業...
權威發布 | 青島加快培育農業全產業鏈促進高質量發展
周口市鹿邑縣:吹響特色產業“集結號”
看一條食用菌產業鏈如何“接二連三”
陳衍剛代表:發展富民產業 建設美麗家鄉
品牌賦能 助力產業振興 菊福堂黨支部書記、董事長蔡淳治一行到訪...
茱萸花開漫山春色 特色產業促進增收
楊凌:健全特色農業產業鏈條 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