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發布 2023-03-14 15:05:55
綠色
總是讓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寓意著希望、和平、生命
在清新
人們就種下了這些綠色
從護綠到添綠
“綠色”成為清新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黨的二十大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突出綠美廣東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扎實抓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這一重大部署落實;清新區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四個清新”的總體目標,建設“生態清新”就是發展之基。

清新區森林面積16.0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8.02%,森林蓄積量816.4萬立方米,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稟賦。擁有廣東清新白灣省級自然保護區、市級自然保護區3個、縣級自然保護區3個以及省級森林公園2個、市級森林公園1個、鎮級森林公園4個,在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上具備良好基礎和優勢條件。
作為實實在在的林業生態縣區,清新在厚植綠色發展底色上持續發力。2021年2月,清新區開始推行“林長制”,建立區、鎮、村三級林長組織體系,實現轄區內林長制全域覆蓋和“一長三員”全落實。同時引入信息化技術手段,打造森林資源監測管理平臺,對森林資源全程實時智能管控,“數字化”的管護模式,進一步提升了森林資源保護成效。

2022年,“保護古樹名木,強化文化傳承”首次入選清新區十件民生實事。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客觀記錄并生動反映了社會發展和自然變遷,是珍貴的基因資源、獨特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文化資源。據區林業局統計,清新現有古樹482株,其中樹齡大于或等于500年的一級古樹9株,樹齡300—499年的二級古樹21株,樹齡100-299年的三級古樹452株。對此,清新區逐步建立古樹名木健康診斷和監測量化指標體系,對有需要的古樹名木進行修剪修復、病蟲害防治,重點對全區9株一級古樹名木進行定期巡視和保護。
植樹添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今年,清新區將義務植樹延伸到郊區、鄉村綠化美化當中,全區各鎮共規劃8個義務植樹基地,全區義務植樹總投資540488.5元,苗木以優良鄉土花色闊葉樹種為主,種植樹苗總株數29900株,其中喬木類15965株,灌木類13935株。
此外,清新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認真謀劃了2023—2027年以及2028—2035年的目標任務,全力打造綠美廣東的清新樣板。其中,今年我區計劃造林2萬畝、森林撫育3.7萬畝、新造林撫育5000畝,切實推進綠美清新落地見效。
從“用綠”到“活綠”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得到深入踐行
近年來,清新區全力做好生態大文章,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積極促進林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全區涌現出一大批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形成“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型發展之路。截至目前,我區已有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2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5個;國家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4家;省級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個;省級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1個。

位于太和鎮的筆架山旅游區,在2022年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借助于當地優異的林業資源,環筆架山的高品質休閑民宿集群也成為無數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為當地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而以森林康養為主題的浸潭鎮,盤活用地、農房、舊村等閑置資源,打造開發一批特色鄉村山水生態旅游新景點。浸潭鎮六甲洞村在2021年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由此催生的“美麗經濟”,也讓當地村民看到了家鄉廣闊光明的發展前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返鄉就業創業。

豐富的森林資源為清新區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022年,清新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成功申報清遠市清新區南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我區全面實施“2420”戰略提供堅強助力。而作為清遠市清新區南藥產業園實施主體之一的廣東林中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種植,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增收,并于日前成功入選廣東省“菜籃子”基地名單。

此外,清新區以打造五大百億農業產業為契機,推動竹筍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其中,龍頸鎮頭巾村已評定為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駱坑筍專業村。在當地,一條長約1公里的山地貨運軌道,一次可以裝600多斤麻竹筍。省時又省力的運輸方式,大大提高了挖筍運輸效率,也激活了村民耕種麻竹筍的熱情。

一頭連著駱坑筍等優質農產品,一頭連著現代化生產方式的貨運軌道修進大山里,推動駱坑筍產業朝著機械化、規模化的方向穩步前進。事實上,在筆架山、秦皇山、濱江山區一帶,麻竹筍種植面積呈逐年遞增趨勢。2022年我區麻竹筍種植面積5.4萬畝,竹筍產業綜合產值約1.7億元。全區有竹筍種植經營主體13個,加工主體9個。其中松德豐(清遠)、山弘(清新)兩家企業的產品主要銷往日本,是日本餐廳廣受好評的食材。而清新“駱坑筍”曾獲中國農業博覽會廣東省名優產品稱號,濱江熟曬筍干制作工藝列入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從“一處綠”走向“一片綠”
清新人種下的綠
是生態綠,是振興綠,更是致富綠
“植”抵人心
部分資料來源:清新區林業局 南方日報 清遠日報
設計:朱兆姚
編輯:何雪瑩
今年兩會,總書記這些話擲地有聲!
全力提升城市形象!茂名城管整治這些市容亂象 →
新華視點|這些建議,為了“一老一小”生活更舒心
【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群眾零距離 政策宣講暖人心——我市開展...
熱解讀|總書記用這十二個字為這些“自己人”提振信心
這些巾幗英雄,習近平總書記為她們點贊
“有力度、有溫度,更有著鼓舞人心的力量”
河北內丘:學習雷鋒好榜樣 愛心助學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