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 2023-03-17 11:01:06
《齊魯文庫》開篇之作《儒典》世界矚目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全球圈粉
威海“靖遠”艦遺址新發現登上全國熱搜第一
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成網紅打卡地
《城子崖》等多部紀錄片爆火
……
近年來
山東系統推進文化“兩創”
標志性成果不斷涌出
今天
從其中10個出圈成果來感受
山東在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上有多拼
??????
1登上熱搜!山東考古城子崖發掘打破“中國文化西來說”
3月1日,
山東威海“靖遠”艦遺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調查,
獲評2022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本次考古確定了
沉艦鍋爐艙、艏彈藥艙、艉彈藥艙的位置,
基本摸清了沉艦殘骸的整體情況。

此次考古發掘共出水各類文物201件,
其中兩箱完整的哈乞開司37毫米炮彈亦為國內首次發現。
在TG3中發現了210毫米克虜伯炮彈1枚,
是迄今為止水下考古發現口徑最大的炮彈。

本次考古發現,
力破甲午戰爭“炮彈摻沙”傳言,
專家反而發現大量的彈藥其實是比較先進的,
很多都是從英國直接訂購的。
另外考古專家在現場發現大量彈殼,
說明在當時戰爭的過程中
存在著大量的反擊行為。
微博話題:
#甲午戰爭沉艦發現大口徑炮彈#
登上全國熱搜第一,話題閱讀量達1.1億!

近期,
由山東廣播電視臺制作的
大型考古紀錄片《城子崖》
入選2022年第四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目錄。
該紀錄片講述了
幾代考古工作者對城子崖遺址的發現、
發掘以及對龍山文化研究的故事,
考古專家表示,城子崖的發掘讓中華5000年文明史在海岱地區得到證實。
目前,
山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居全國第三。

山東深化考古研究,
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十大工程”、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山東行動,
大力推進“海岱考古”,
用考古發現實證山東文脈在中華文脈
形成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
2世界矚目!《齊魯文庫》開篇之作《儒典》你擁有了嗎
為加強儒學思想和儒家文化的
研究闡發、傳播普及和對外交流,
山東成立尼山世界儒學中心,
編纂中華儒學經典著作集成《儒典》。
作為《齊魯文庫》的開篇之作,
《儒典》在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一亮相,
便成為海內外關注焦點。
參加過4次尼山論壇的
中山大學俄羅斯籍學者漢伊理認為,
《儒典》構建了一套善本集成的“儒學大廈”。

當前,
山東正組織實施《齊魯文庫》編纂,
計劃用10年時間
全面研究、保護、輯錄和整理出版
山東歷代傳世文獻,全書規模約13億字,6000冊以上。
同步建設齊魯文獻數字化文庫和新媒體傳播平臺,
通過數字化轉化,
使出版成果直達讀者、傳播全球。
3打出文化牌“王炸”!山東開建文化體驗廊道
今年2月10日,
山東啟動文化體驗廊道建設,
公布了
沿黃河、大運河、齊長城、
黃渤海、膠濟鐵路線“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
和“十大展示帶”建設的藍圖。

五條文化軸線涵蓋的五條體驗廊道,
將覆蓋全省16個市、7000多萬人口,
總體規模達到全省的70%以上。


毫無疑問,
這一精品力作既是山東文化“兩創”的新標桿,
也是山東奮力在文化“兩創”上
走在前、開新局的生動體現。
4燈光秀圈粉無數!尼山論壇還辦到了聯合國總部
尼山,
不僅是儒家思想的源頭,
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脈。
目前,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已舉辦了八屆。
2022年9月舉辦的第八屆論壇實現了多個新突破,
外國政要、駐華使節、中外專家等人數
均為歷屆之最,
首次開設了文物、文學、藝術等論壇,
首次舉辦孔子與托爾斯泰思想對話會、
“孔子與世界思想家”沉浸式光影秀,

舉辦書法篆刻精品展、“六藝”和中醫藥現場體驗,
推出“中華手造?山東手造”尼山伴手禮。
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自創辦以來,
先后在聯合國總部舉辦“紐約尼山論壇”、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巴黎尼山論壇”等,
均取得重要效果。
5無數網友“種草”!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成網紅打卡地
在濟南泉城路步行街上,
有一個山東好品觀賞體驗的
好去處——山東手造體驗展示中心,
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泉城路網紅打卡點,
來拍照體驗的年輕人尤其居多。

2022年,
山東創新實施推進“山東手造”工程,
舉辦“好客山東、好品山東”宣推會、中華傳統工藝大會、
“振興傳統工藝·魯班杯”大賽、
“山東手造”“山東智造”精品展,
遴選優選特色產品5350多個,
“好客是真情、好品憑厚道”家喻戶曉,2022年,一大批手造好物登上微博全國熱搜。


創新版的花餑餑??

超大個的布老虎??

手藝人展示七十二變紙翻花??

博山琉璃 ??
6小時候的記憶!“黃河大集”人人都想去
剛剛過去的春節,
黃河大集引發全網關注。

在熱騰騰的“煙火氣”中,
在“文化味”“故鄉味”的交織中,
人們盡情享受著黃河大集帶來的
精神和物質雙重撫慰,
也感受著齊魯大地的生機與活力。

微博話題#山東大集100塊實現海鮮自由#
登上全國熱搜第27,
網友紛紛表示想去山東打卡~

據悉,
接下來“黃河大集”還將在山東16市繼續舉行。
超期待了~

近年來,山東傳承弘揚
黃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
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打造沿黃文化體驗廊道,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7拿獎到手軟!民族歌劇《沂蒙山》太好看了
山東創演的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
從2018年12月首演,一直備受好評,
據悉,該劇反復打磨,
所有角色演員都邀請國內知名演員來擔綱,
將“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
沂蒙精神展示得淋漓盡致。

2022年9月15日,
在第13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上,
該劇榮獲“文華大獎”,
成為山東新時代舞臺藝術繁榮發展的新標桿。

近年來,
山東大力實施“齊魯文藝高峰”計劃,
深化“春秋風云”“派兵到山東”“咱家在山東”
三大主題創作,
京劇《燕翼堂》進京演出廣獲好評,
電視劇《三泉溪暖》《警察榮譽》央視熱播,
紀錄片《大河之洲》《脈動泰山》《長山列島》,
及系列微紀錄片《詩畫七十二泉》破圈傳播。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1月19日,
《詩畫七十二泉》全媒體畫冊在濟南發布。
掃碼即可開啟一場沉浸式云端旅行,
抑或點開尋泉程序,自駕到名泉打卡,
現場感受涌泉的靈動。

統計顯示,2022年山東14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等國家級獎項,
為歷年之最。
8文化與科技完美融合!山東春晚火爆出圈

近年來,
山東春晚吸引越來越多的網友關注。

2023山東春晚與往年相比,
加入了更多科技性以及時尚化的元素,
舞美設計上更加簡約和具有意向性,
指向了日出東方、蓬勃而發的氣勢。
說到科技賦能,
不得不提青島市中山路老城區科技改造,
駐足街角,
透過裸眼3D大屏“與宇航員擊掌”,

在城市記憶館,
坐一趟沉浸式光影巴士,
感受百年老街的發展變遷。
青島當地數字技術,
打造的線上線下、虛實共生的時尚街區,
讓文化與歷史變得可視可感。
吸引全國各地的網友來打卡游玩。

當前,山東努力把“兩創”成果用更多智能化、數字化手段、技術、應用呈現展示,
培育壯大網絡視聽產業、
沉浸式光影秀等行業“藍海”,
著力構建
“產業集群+領軍企業+特色園區”的產業生態。
9延攬全球人才!山東培育“兩創”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是第一資源。
山東創新人才工作機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更好集聚國內外“兩創”人才,
建設全省宣傳思想文化人才數字化平臺。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楊朝明工作中??
創新人才激勵政策,
改革人才評價制度,
推出25條具有突破性、創新性
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創新實施人才工程,
用好齊魯文化人才工程、“大師引進”工程,
開展“儒學大家”計劃和“漢學家培養計劃”,
面向海內外引進“泰山學者”等
高端儒學研究人才182人,
加速培育形成“兩創”人才集聚高地。
10以文化人!“厚道山東人”口碑越來越響
3月初,
“江蘇來山東旅游女孩3天只花了200元”
的報道引發關注,
這位網名叫李哈哈的女孩,
自述來濟南后,景區全免費,
吃的食物很便宜,
3天只花出去200元錢,
因為鬧烏龍,
誤以為電動車丟失后,
兩位本地市民主動幫她尋找,
她備受感動。

旅游結束,
李哈哈和父母商議
決定在濟南定居下來,
目前她已經找到來一份工作。
“烈火英雄”萬惠文
“逆行白衣天使”白曉卉
“跳水救人兵哥哥”李林雨
一直以來,一輩輩齊魯兒女在齊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下,把厚道、好客、誠信這些傳統美德,深深鐫刻在骨子里。
如今,
山東以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為抓手推進“兩創”,
讓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融通,
猶如春風化雨,
讓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更具實惠……

山東曲阜尼山鎮魯源新村,
毗鄰尼山圣境,依山傍水,風景迷人。
借助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的獨特優勢,
如今,
魯源新村從昔日道路坑洼的偏遠山村,
搖身一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別墅村。

按照“儒韻魯源 文明新村”的目標定位,
村里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充分發揮村民的內生動力,
帶動鄉村振興、村民致富,
讓村民享受文化紅利。
山東歷史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兩創”成果更是舉不勝舉潛移默化中
滋潤著億萬齊魯兒女的心靈
增強了文化自信自強
為鑄就新時代文化輝煌貢獻了山東力量
綜合整理自閃電新聞、光明日報等
本文編輯:王雪燕 王春令
審校:黃鵬偉
即墨大鼓書非遺文化進大學開展展演活動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試點恢復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
2023年山東省“智匯春耕行動”在德州啟動
春風吹滿倉!看福建如何點亮“強農”“興農”夢
山東種業主推良種亮相 擦亮“山東好品”金招牌
兩會聲音 | 吳普特代表:打造世界旱區農業創新高地
“青龍寺壁畫研究與創新”項目結項成果匯報展在山西太原藝術博物...
讓更多中國科技創新成果惠及世界(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