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新聞網 2023-03-17 16:29:32

本報訊(通訊員 陸榮華 許 雯 全媒體記者 馮兆寬)“老陳啊,你們夫婦先到養殖大戶那邊學習養殖知識,明年我幫你們協調蟹塘,指導你家搞蝦蟹混養,村黨總支永遠是你們的堅強后盾。”3月9日上午,海南鎮新伍村黨總支書記楊永前對村民陳禮華叮囑道。
陳禮華夫婦原先在外地搞廢品回收,看到村民們在村里搞蝦蟹混養,個個賺得盆滿缽滿,心里癢癢的,幾番思考,夫婦倆決定改行,去年臘月回到村里準備搞蝦蟹養殖,由于沒有養殖經驗,今年年初在村黨總支的指導下,先到一親戚家的蟹塘上打工,同時學習養殖知識,準備明年自家單獨養殖蝦蟹。
“現在我們村有218戶村民從事水產養殖,現有蝦蟹混養面積5008畝,蝦蟹混養能夠有現在的規模,我們村干部當初可費了不少力。”據楊永前介紹,2018年他到村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后,當時村里不少村民養殖螃蟹,傳統養殖模式下效益低,如何靠養螃蟹賺到更多的錢?從2019年開始,楊永前和其他6名村干部帶頭嘗試搞蝦蟹混養,他本人養了20多畝螃蟹和小龍蝦,村主任楊建兵養了50畝蝦蟹,其他幾位村干部每家養殖規模都在30畝左右。楊永前組織村干部和養殖戶每天到蟹塘上認真觀察河蟹和小龍蝦的生活習性,多方尋求水產專家的幫助,反復試驗和推敲,終于取得了河蟹套養小龍蝦的成功,2019年該村實行的蝦蟹混養畝產純利達7000元,最高的突破10000元。
楊永前告訴記者,為了讓蟹農們養好蟹,賣出大價錢,2021年3月,村黨總支牽頭成立了七里八鄉水產品經濟合作社,注冊了“渭水新伍”的水產品牌。合作社專門聘請市水產專家張鳳翔,在村里成立水產養殖專家工作室,張鳳翔隔三差五到村里指導蟹農們養殖蝦蟹,現場解答蟹農們的問題。去年5月,村里還與南京農業大學合作,成立了南農大蝦蟹養殖基地,專家不定期來村傳授蟹農養殖蝦蟹新技術。去年,合作社專門在村里建設了小龍蝦交易市場,開設32個門市對外出租,日成交量達8萬余斤。合作社還組建了線上線下的銷售團隊,配備鄉村直播間,形成了集種苗投放、技術生產、收購服務為一體的一條龍服務,蝦蟹產業得到了更高效地運作,更科學地發展。“現在新伍村成了七里八鄉蝦蟹產業交流學習的中心和產業發展中心,帶動了蝦蟹產業的提升,延伸了產業鏈,為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村民王月波的蟹塘單養螃蟹,收益平平。看到村干部們混養蝦蟹都賺到了錢,他家也搞起了蝦蟹混養,當年收入就比之前翻了一番。如今,王月波勁頭十足,沒事就蹲在蟹塘上侍弄他心愛的“蝦兵蟹將”,“村里請專家指導我們養殖,還幫助銷售,現在我們沒有后顧之憂,只管在塘口把蝦蟹養好就行”。
“如果有村民覺得自家養殖效益不高,可以委托合作社養殖,合作社保證養殖戶基本效益。”據楊永前介紹,今年村里收回了閑置拋荒的近50畝土地,村里準備種一季稻、養一季龍蝦,除給村民的近7萬元土地租金外,估計村里一畝田能有近4000元收益,這樣村里以后每年可增加10多萬元的經營性收入。
“河蟹套養小龍蝦模式在鎮黨委政府的科學引領下,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現養殖模式已經成熟,該模式被省現代農業(河蟹、克氏原螯蝦)產業體系專家考評后認定為‘興化模式’。目前新伍村正配合市水產部門申報‘國家級蝦蟹健康生態養殖示范基地’。”楊永前喜滋滋地告訴記者,2022年村集體收入達175萬元,被評為“泰州市文明村”。
海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調整 馮飛任海南省委書記
直播訂單、數碼印刷 “小單快反”成為企業新興供貨模式
(臺青話融合)臺青林瑞斌“掘金”海南熱帶果林:“趁年輕多來大...
鄉村振興新模式|仁壽縣曹家鎮走出鄉村振興新道路
海南積極推廣種植鄉土樹種 “種出”新風景
【媒體聚焦】樂陵小螞蚱“飛”到了海南島!
[海南]三亞榴蓮成功掛果 今年6月將大規模上市
MV《好心工匠》燃情發布,唱響新時代奮斗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