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丹 2023-03-20 15:43:03
鄉村產業,成為今年兩會熱詞。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山丹是甘肅省的老牌工業縣,也是農業大縣,近年來,山丹縣聚力打造“馬鈴薯、肉羊、飼草、高原夏菜、油菜、孕馬”六大區域優勢特色產業,以農業現代化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發展方向,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特色化、智能化、品牌化、生態化,傳統農業正向著現代農業加速邁進,資源優勢也在源源不斷的轉化為產業優勢和轉型動能。

三月的焉支大地,春風拂煦,萬物復蘇。走進位于山丹縣陳戶鎮的寺溝村,村民們春耕備耕的忙碌身影隨處可見。和其它地方不同的是,這里的群眾正在伺弄著他們眼中的“孩子”,將來的“綠疙瘩”“金蛋蛋”。眼下,正是西蘭花育苗栽培的好時機,連日來,寺溝村西蘭花育苗基地搶抓時令,西蘭花栽培育苗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工人們忙著整地、裝盤、點種,陸續將播種好的穴盤放在育苗池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一個好產業,就是一條致富路。近年來,山丹縣將西蘭花種植作為優勢農業產業大力推進,引進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帶動大戶集聚發展,形成了集育苗、定植、采收、加工、儲存、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極大地提升了農業經濟效益。

“調”出富民興村好“錢”景
每年6月20日至7月10日全國只有張掖可以產出西藍花。地處焉支山北麓的陳戶鎮,位于北緯38度線最優農產品生長區間,土壤質地黏重,呈弱堿性,有機質和速效鉀含量豐富,是全國春夏和秋冬之交最佳的西蘭花生產地。這里寺溝河由南向北流經該鎮,陳馬公路穿境而過,G30高速公路、S315旅游專線依傍左右,種植西藍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黃金緯度與高原夏菜最喜歡生長的地方交織,種出的西蘭花不僅個頭大,品質也優良,花球圓緊,蕾粒均勻,色澤濃綠,口感爽脆。

怎樣才能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富民優勢?寺溝村把準市場脈動、資源優勢,通過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用閑置耕地,陸續修建鋼架大棚130座、育苗棚72座以及溫室大棚4座,同時,將種植從大棚延伸至陸地,每年種植面積超過萬畝,大面積種植西藍花,讓寺溝村和周邊村民在家門口搭載上了這趟“致富列車”。
西蘭花具有成熟期短、上市早的特點,每年3月中旬開始育苗,5月初開始分批定植,7月陸續采收,畝產西蘭花約3000斤,每畝收入5000元,經濟效益可觀。

“現在每棚純收益都基本穩定,與外地公司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優質的高原夏菜發往上海、山東、廣東等地。只有把產業做起來,村民日子才能越來越好,我們要繼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合作社負責人李玉興說。

“領”跑產業振興“加”速度
時間回到2014年,當時的寺溝村是全縣13個精準扶貧村之一,怎么讓村民們脫貧致富?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李玉興為破解脫貧難題,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帶領黨員群眾代表一起外出反復參觀學習10余次,回來后結合本村的自然優勢條件,組織村“兩委”班子和群眾代表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探討符合本村實際的致富門路,對本村的產業發展進行整體規劃,在征求多方意見后,制定《寺溝村脫貧攻堅八年發展規劃》。

從聚焦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寺溝村通過不斷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契機,鄉村振興為引領,三種發展模式為抓手”的“1+1+3”的產業發展思路,持續發力建強建優村班子,不斷健全完善村黨組織議事決策、村干部績效考核等制度機制,持續激勵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上來。2021年,寺溝村黨支部被評為全省標準化黨支部,全市五星級黨支部、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其牽頭成立的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脫貧之后怎么辦?面對土地碎片化、人口流失嚴重、農業邊緣化等愈發嚴重的農村問題。陳戶鎮立足寺溝村高原夏菜產業發展,以寺溝村黨支部為中心,聯合范營村、岸頭村等6個村級黨組織和縣水務局、縣自然資源局等25個部門單位黨組織,組織成立陳戶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黨建共同體黨委,整合各種資源、各類項目、各類資金、各方力量,著力打造以黨建鏈、產業鏈、服務鏈、保障鏈、增收鏈“五鏈”融合的黨建共同體最大“同心圓”,打造“黨建共同體搭臺、產業聯合體唱戲、群眾利益聯結體受益”的格局,從而形成“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的發展格局,帶動全鎮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標準化、組織化發展邁進。

在撂荒地上建大棚、種蔬菜、建育苗室、建冷鏈……經過七年的不斷摸索,該村探索形成黨建共同體引領,“支部+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一步一個腳印趟出了一條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以“菜”換財之路,實現華麗蛻變,書寫了“一方水土可以養活一方人”的陳戶鄉村振興生動實踐。
“聯”起種產銷一體化全鏈條
2018年,村黨支部緊抓“三變”改革契機,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利用貧困戶長期閑置耕地,修建鋼架大棚143座,新建恒溫庫1座、高標準育苗室2座,并配套制冰機、運輸帶、泡沫箱生產線。

2021年寺溝村和上海攸幸農產品有限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將陳戶鎮確定為該公司高原夏菜直供基地,產品直銷上海、南京、重慶等市場。至此,寺溝村高原夏菜已形成集育苗、種植、包裝、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
從最開始的12座大棚到現在的高原夏菜種產銷一體化鏈條,寺溝村通過內引外聯,探索推廣“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逐步壯大自身特色產業,將賣“菜”賣出了更高的水準,帶動農戶持續增收。

保鮮保供保市場,拉長做粗產業鏈。寺溝村在做好做精種植“前半篇”文章的同時,配備了專業的“大冰箱”,積極下好冷藏、保鮮、加工為一體的“后手棋”。建成占地2840平方米的預冷庫4座17間,并配套制冰機、運輸帶、泡沫箱生產線,建成集分揀、稱重、打冷于一體的全自動蔬菜分揀流水線,形成了集揀選分級、配送管理于一體的冷鏈物流體系,實現了農產品外銷半徑擴大、錯峰銷售,進一步延長了產業鏈條。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寺溝村選準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富民增收的特色之路。高原夏菜種植已發展成寺溝村重要的致富產業,為保證蔬菜品質、提高村民收益,在種菜過程中施用農家肥,并聘請農技專家上門指導,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使大棚蔬菜種植進一步標準化、規模化,高原夏菜種植讓越來越多村民鼓起了“錢袋子”。

“我從三月頭開上班的,這幾天就是將裝好的幼苗穴盤鋪在大棚里,及時給幼苗灑水。”村民張金榮說。以前村上沒有產業,她和家里人每年都在新疆打工,東奔西跑,這兩年一直在蔬菜基地務工,不僅掙到了錢,家里也可以照顧上。
西藍花種植,夯實了當地群眾脫貧基礎,鞏固了農戶、村集體、鎮域經濟多贏局面,讓村民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寬,更為全鎮鄉村振興注入活力,撐起發展新希望。

“我們村西蘭花的種植規模從剛開始的幾百畝,擴大到今年的10000畝,隨著產業鏈條的不斷完善,這些西蘭花的種植早已有了‘婆家’,銷路完全沒有問題。”李玉興說。據了解,寺溝村西蘭花收獲后由上海攸幸農產品有限公司負責回收,解決了合作社對外銷售的后顧之憂,而且西蘭花種植過程廣泛吸納本村及周邊村閑散勞動力500多人在基地務工,有效解決了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的難題。
除了寺溝村大面積種菜之外,周邊的范營、岸頭、陳戶等村在寺溝村的影響下也開始種植高原夏菜,真正成為了村民致富的好產業。

“近年來,我們依托豐富的土地資源優勢,在繼續做優做強傳統優勢農業產業的基礎上,積極謀劃產業多元化發展新途徑,進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和價值,通過產業帶動讓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從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陳戶鎮黨委書記鄒世武說。

寺溝村原本與中國西北角的千村萬落一樣平常無奇。但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寺溝村“兩委”抓住了歷史機遇,充分利用了“天時地利人和”,調結構、建公司、拓渠道、延鏈條,不斷將高原夏菜向產業化發展,助推山丹傳統農業向現代化高效農業轉變,書寫著“山鄉蝶變”的時代答卷。(山丹融媒記者 楊海翔 吳玉麗)

從農旅融合到文旅融合 《記住鄉愁》聚焦黃陂木蘭故里鄉村振興之
[云南]永勝縣紅花產業逐年壯大
老礦“煥然一新” 智能礦山帶動產業鏈發展
臺胞“登陸”培育蟲草 在美麗鄉村深耕大健康產業
陳前恒:促進數字經濟和鄉村特色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革命老區鄉村振...
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及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
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意設立吉西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
尼泊爾總理:希望加強與中國貿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