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日報 2023-03-21 13:57:26

“追求物質享受我是失敗者,但在追求藝術道路我覺得自己算是成功的。”回首自己所走過的追求藝術之路,林繼衡不無感慨地說:“八音鑼鼓沒給我們帶來功名和財富,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精神上的富足。”

八音鑼鼓省級傳承人林繼衡
30多年來,林繼衡憑著自己對藝術鍥而不舍的追求,含辛茹苦,甘為人梯,努力傳承八音鑼鼓藝術,培養出一批優秀鑼鼓、笛子人才,并為多所學校創建笛子特色學校。2017年4月林繼衡被命名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八音鑼鼓代表傳承人。今年2月,林繼衡被授予“好心茂名·最美非遺工匠”稱號。
1
信手拈來,吹彈技藝樣樣精通
走進高州市文化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記者零距離看到雕工精細、裝飾豐富且有悠久歷史的八音鑼鼓亭,亭上面擺放了嗩吶、大鼓、小鼓、鑼、簫、笛等多種樂器,充分展示了高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厚的歷史底蘊及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聊起八音鑼鼓,林繼衡眉飛色舞,如數家珍。林繼衡告訴記者,演奏八音鑼鼓時,可以自由組合演奏,根據場合需要靈活調整參與人數。興之所至,林繼衡更是信手拈來,現場展示了笛、簫等吹彈技藝,精彩演奏讓記者大飽眼福,大飽耳福,感受到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

林繼衡向記者講述他的故事
據林繼衡介紹,八音鑼鼓是由金、石、土、木、革、絲、竹和匏八種材料制作出的民族樂器及鑼鼓,統稱八音鑼鼓?!鞍艘翳尮摹笔歉咧菀环N古老的傳統音樂,也叫“八音班”,演奏樂器有打擊、吹奏、拉彈三大類,明末清初從閩南傳入高州。八音鑼鼓最早主要用于廟會的巡游,為方便行進走動,配鑼鼓亭(柜),鑼鼓亭由人抬著,樂師打著鑼鼓亭掛著裝飾華麗的樂件,與巡游的隊伍一起邊打邊前進,演出地點靈活機動,游走在鄉間街巷,可以說是鄉村的民族“交響樂”。

高州八音鑼鼓
八音鑼鼓的藝人,亦農亦藝,平時分散務農,每逢有年例、慶典婚喜等節慶活動就集合一起演奏,是基層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簡易巡游、演出活動。在實踐中,林繼衡摸索出個人單獨演奏的技能,獲得了同行的肯定。2013年11月,八音鑼鼓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列入第5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
自幼癡迷,憑借毅力勤奮實現夢想
林繼衡是高州市泗水人,自幼在農村長大,家有藝術細胞的遺傳,祖父會吹笛子,父母親是五六十年代高州文工團的主要演員,叔父會彈琴。他和哥哥林繼尤(現在湛江劇團,在湛江地區笛子演奏享有較高的聲譽)童年都非常喜歡音樂,喜歡聽收音機唱歌,喜歡聽父親唱山歌,還經常跑到叔父家聽他彈琴,從小就受到音樂的熏陶。哥哥是他的啟蒙老師,1973年哥哥考入高州師范藝術班學習,當時才12歲的林繼衡就發誓要像哥哥那樣進入藝術學校讀書。
13歲那年,林繼衡和哥哥一起去打短工(幫別人剝龍眼肉)掙錢,買到屬于自己的第一支笛子,從此開啟了他的“藝術人生”。他利用節假日跟哥哥學笛子、學樂理知識。為了不影響他人,林繼衡經常在夜晚點著油燈關上門進行練習。有一次,砍柴砍傷左手,包著紗布,在練音樂時,血水從紗布滲出,還是堅持練習。而父母是他最大的支持者,經常鼓勵他要像哥哥那樣走上藝術之路,將來有所作為。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0年,林繼衡于考上了湛江市藝術學校讀鑼鼓專業,進到專業的藝術學校深造。憑著毅力和勤奮,除了專業課——鑼鼓在班中成績優秀之外,他選修的笛子也出類拔萃。1984年8月,林繼衡湛江藝術學校中中專畢業后,分配到信宜粵團負責掌板工作。在信宜粵劇團期間,林繼衡受茂名藝術館邀請,參加廣東省第一屆群眾藝術節在廣州表演《獨目父母官》;1986年借調到珠海市粵劇團;1987年進入高州市粵劇團,負責分團團長;1997年參加高州市木偶劇團;1999年參加深圳市曲藝社……經過多團的磨練,林繼衡掌板、笛子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

學習藝術就要練苦功,需要沉淀,沒有捷徑可走。從藝三十多年來,林繼衡參加過無數次公益演出活動,服務社會。其中1985年代表茂名市藝術館參加廣東省第一屆群眾藝術節到廣州演出(負責掌板)表演節目《獨目父母官》榮獲優秀獎;1991年代表高州文化館參加廣東省第九屆群眾藝術節,表演節目《船到江心》;2018年丹麥來高州一中搞足球比賽開幕式,受高州文化館邀請參加演出;1998年及2018年高州市連續兩屆廉政山歌擂臺賽,積極參與各單位譜曲、配音及做藝術指導老師。

3
薪火相傳,甘為人梯苦心育桃李
彈奏技藝日臻成熟,很多人前來拜師學藝。1999年,林繼衡自行組建了高州青年話劇團?!拔业淖谥疾皇菫榱速嶅X,而是一方面磨練自己獨當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話劇團這個平臺更好地培養新人。”林繼衡坦言。

他通過舉辦培訓班的形式,培訓鑼鼓、笛子、葫蘆絲等。其中2004年在廉江市舉辦的社會培訓班,有50多人分別就業于香港、珠海、澳門、深圳、東莞等地的藝術團體。高州多個企、事業單位及村委會都邀請林繼衡去進行笛子培訓。

在校園培訓方面,近年林繼衡分別到高州文明小學、天子路實驗學校、謝雞一中、謝雞中心學校等多所學校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教授學生們演奏竹笛,幫助學生了解本土文化。其中,應謝雞中心學校邀請,輔助該學校成功創建茂名市笛子教育特色學校。至今,林繼衡領奏的千人笛子的壯觀場面還被人津津樂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一代又一代傳承人的薪火相傳,非遺技藝才能生生不息?!睘榱俗寕鹘y技藝薪火相傳,林繼衡發揮藝術特長,甘為人梯,培養出一批批藝術人才。、

4
奔走推廣,讓八音鑼鼓繼續發揚光大
作為省級非遺八音鑼鼓傳承人,多年來,林繼衡將對八音鑼鼓的熱愛轉化成一種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自覺擔當和責任,在為八音鑼鼓的傳承發展費心竭力,奔走推廣。他經常到基層了解、收集八音鑼鼓愛好者的有關信息,然后結識為朋友,互相溝通,定期組織愛好者進行藝術交流;想方設法邀請大城市粵劇團的名將回高州傳授新的觀念與技巧,不斷提高本地八音鑼鼓的專業水平,使八音鑼鼓的教育不斷層、不散架,繼續發揚光大。

如今,林繼衡快步入花甲之年,但他不服老,心態還是跟徒弟一樣年輕?!奥仿湫捱h兮,今后我繼續發揮余熱,為承傳、壯大八音鑼鼓藝術而奮斗終身?!绷掷^衡表示,八音鑼鼓是先輩流傳下來的音樂文化,應該保護和傳承下去,希望社會各界支持八音鑼鼓班創新發展,與時俱進,不斷激活它在傳遞社會正能量方面發揮作用。


END


往期精彩內容
茂名加快建立“田長制”,盤活土地保護耕地,下足功夫
茂名非遺工匠④ 甘理明:把花燈當做一輩子的事業,讓非遺永葆生命力
茂名非遺工匠③ 官茂有:孜孜不倦沉香人生,“一線香農”取香為民
文/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海云
圖、視頻/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丘立賀
編輯:潘宇麗
初審:黃月華
終審:鄧義深
來源:茂名日報
全國兩會"茂名聲音" | "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把核心技術做大做強...
全國兩會"茂名聲音" | “聚焦主業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
4年堅守!他只為這處“風水寶地”...
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我國將堅守耕地紅線促進綠色發展
MV《好心工匠》燃情發布,唱響新時代奮斗者之歌!
最美非遺工匠 | 他們和他們傳承的技藝,都是我們的寶貝
全力提升城市形象!茂名城管整治這些市容亂象 →
茂名最美畫卷,綻開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