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發布 2023-03-22 10:13:30
3月21日,吉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縣(市)區專場系列新聞發布會”。磐石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萍萍,磐石市委常委、副市長周朔,磐石市副市長王廷旭,磐石市副市長吳麗丹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磐石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萍萍

2022年,磐石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牢牢把握“新發展理念”要求,推動經濟社會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積極成效。
發展質量有效提升。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始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龍昌(磐石龍昌石墨有限責任公司)年產2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等25個重點項目簽約落地,到位資金增長40%,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百強縣市排名第50位。金隅(金隅冀東水泥磐石有限責任公司)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園、吉恩鎳業(吉林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6萬噸硫酸鎳等55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承辦全省二季度項目集中開復工活動。2021年度縣域爭先進位全省排名第1位,縣域經濟排名晉升到全省第4位,提前完成“十四五”末進入全省前五目標。
工業經濟回穩向好。金屬冶煉百億級產業“壓艙石”作用更加穩固,東北最大鋼管集散地輻射帶動作用充分釋放。醫藥健康產業提質發展,西點藥業(吉林省西點藥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吉林地區近十年唯一上市醫藥企業,無抗生物產業園被評為省級創業孵化基地。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碳纖維產量、產值實現“雙翻番”,石墨新材料產值實現3倍增長,冶金化工園區成功完成省級安全風險C級評定。“三大主導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排名全省縣級市第2位,磐石經濟開發區在全省開發區綜合排名上升至第6位。
鄉村振興成績喜人。堅持以科技賦能農業產業發展,建成全國單體最大的靈芝產業基地。依托“蘭家大米”等5個中科院優質地理產品,加快“千塘系列”全域農產品品牌創建,成為全國爭創優質地理產品案例最多的縣市,相關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批示。高標準打造“磐雙線”美麗鄉村示范帶,新改建農村公路51.7公里,創建省級千村示范村25個,獲評2021年度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一類第一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一類第四名、2022年綠色發展省級休閑農業示范縣等多項榮譽。
紅色文旅融合發展。大力推動文物發掘保護,紅石砬子(磐石紅石砬子抗聯遺址)出土抗聯文物3000余件,是國內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抗聯遺址。做大“紅色文旅+”文章,加快實施長春屯農文旅、仙人湖生態旅游景區項目,融合發展冰雪游、鄉村游、工業游精品線路11條。舉辦汽車房車拉力賽等多項體育賽事,文旅產業發展盛況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媒體多輪報道。
2023年,磐石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和吉林市各項決策部署,搶抓吉林市創建全省副中心城市戰略機遇期,抬高振興標尺,厚植發展基礎,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此,我們將全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做優做強工業經濟。堅持“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不動搖。金屬冶煉產業方面,發揮磐石建龍百億級產業規模優勢和龍頭帶動作用,延伸下游產業鏈條,逐步形成從鋼鐵冶煉到終端產品生產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醫藥健康產業方面,擴大西點藥業上市影響力,加快推動雙勝豐醫藥平臺、中醫藥現代化提取等關聯項目進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搶抓無抗產業創業孵化基地通過省級認定契機,促進益本元(磐石益格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易諾舒(吉林長白山靈芝世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芝道(吉林信合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駐無抗產業園啟動生產,打造新的增長點。新材料產業方面,搶抓省政府“支持磐石石墨電極等新材料產業基地”契機,加快石墨產業發展。依托化工園區金字招牌,繼續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6萬噸硫酸鎳等項目,積極引進新能源電池材料、鎳新材料等精細化工產品體系。年內,“三大主導產業”產值力爭實現240億元。
二是全力推動項目投資。聚焦主導產業發展,持續開展產業鏈招商,推動大連融科(大連融科儲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全釩液流電池儲能、中建材(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石墨深加工等引領性的項目簽約落地。全年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5個以上,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個以上。堅持以項目論英雄,充分發揮項目中心、項目秘書職能作用,動態跟蹤項目進度,專班化推進碳纖維產業園、職業教育園區等重大項目按序時開工建設,全年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50個以上。積極謀劃包裝各類產業項目,積極主動向上爭資金、爭項目、爭政策,形成項目建設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是做大農業特色產業。與中科院合作,編制《磐石市鄉村振興規劃》,按照“二產帶動、三產跟進、一產調整”思路,搶抓磐石優質地理產品案例群相關科研成果獲得國家批示契機,推動“千塘磐石”全域品牌創建,科學擴大“錦繡海棠”“富太大榛子”等案例產品種植規模,加快推進200公頃旱改水工程建設,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整合全市18家糧食深加工企業,推動“蘭家大米”、磐石“千塘稻”產業規模化發展。鞏固靈芝、桑黃產業規模,推動特色中藥材產業園等項目投產運營,建設靈芝、桑黃深加工生產線,實現中藥材產業化、園區化發展。
四是加快發展紅色文旅。發揮磐石“東北抗日聯軍創建地、楊靖宇砥名地”影響,依托磐石紅石砬子抗聯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紅色游、鄉村游、四季游多點發力,加快農文旅綜合項目包裝謀劃,全力推進集康養、溫泉、民宿、體育為一體的長春屯旅游康養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線,逐步形成以紅色文化為引領,集冰雪游、工業游、鄉村游融合發展的大旅游格局。
下一步,磐石市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按照吉林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以開局就是決戰的干勁抓發展,以起步就是沖刺的拼勁促增長,強落實、見行動,為吉林市創建全省副中心城市貢獻應有力量,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吉林振興發展新征程中體現磐石擔當。
01
中國新聞社:磐石市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是抗聯精神的誕生地和溯源地,請問在紅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未來有什么打算?

磐石市副市長吳麗丹:
近年來,磐石市委、市政府堅持“紅色引領、綠色發展”工作思路,加快紅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建軍地、楊靖宇整黨整軍紀念地為代表的抗日斗爭遺址114處,位列地區之首,實現了全市紅色旅游快速健康發展。
投資建設了4600平方米的博物館、紅色教育培訓中心,形成了以“一中心三基地”及漫紅嶺旅游經濟示范帶為支撐的紅色旅游空間布局,先后引進了仙人湖森林公園、知青城、富美山莊等重要旅游產業項目。實施了為期3年考古抗聯—紅色文化探源工程。在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發現抗聯遺跡3000余處,出土抗聯遺物600余件,有力證實了紅石砬子遺址是目前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抗聯遺址,實證了我省“東北抗日聯軍創建地”歷史地位。
下一步,磐石市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繼續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賡續紅色血脈。堅持頂層設計布局,編制《磐石市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總體規劃》,拓展完善“一中心三基地”承載功能,全力推進紅石砬子抗聯遺址公園、仙人湖森林公園、“長春屯”等紅色文旅項目建設。堅持保護利用并重,編制《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保護與展示規劃》,啟動紅石砬子新批復的1500平方米的文物考古發掘,加強遺址本體保護及展示輔助設施建設。堅持品牌形象塑造,舉辦吉林省首屆紅色旅游節,全方位展示磐石市考古發掘成果及紅色文化資源。同時,繼續開展全國性冰雪體育賽事及大型節慶活動,不斷提升活動影響力和旅游消費力。
02
吉林日報:能否給我們介紹下磐石市在綠色發展上取得了哪些成績?未來將如何加快推進綠色發展?

磐石市委常委、副市長周朔:
多年來,磐石市始終堅持“紅色引領、綠色發展”整體工作思路,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在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加快綠色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綠起來”與“富起來”統一的綠色崛起新路子。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全力抓好秸稈全域禁燒及綜合利用,積極謀劃生物質鍋爐改造、秸稈變肉、保護性耕作等“五化”利用項目,秸稈綜合利用能力進一步提升。無廢城市建設取得良好成效,冀東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處理能力增至150噸/日。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實施雨污分流改造24公里,實現擋石河穩定消劣,煙筒山斷面達到三類水質標準,蘭家斷面達到四類水質標準。
在綠色產業發展方面,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編制《磐石市“十四五”能源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方案》《磐石市綠色發展規劃》。針對磐石市工業比重偏高、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偏大的現狀,我們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項目。海創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竣工投產,年發電量6000萬千瓦時,日處理垃圾400噸。宏日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成功并網,年發電量1.7億千瓦時,年消耗秸稈25萬噸以上。戶用光伏總裝機規模15.37MW,預計發電2000萬千瓦時。紅旗嶺鎮、吉昌鎮等3個鄉鎮秸稈直燃集中供熱項目投入使用,年消耗秸稈4萬噸以上,秸稈能源化利用比重穩步提升。“梅樺線”天然氣管道已鋪設完成。通過上述項目建設,我市構建了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下一步,磐石市將繼續因地制宜,打好生態文明建設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組合拳”。高效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環境保護,拓寬秸稈綜合利用渠道,繼續實施“萬里綠水長廊”工程,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同時,加快鄉村振興26.8MW風電、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項目推進工作,力爭早日進入國家規劃。我們將在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環節,努力把磐石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在守護“綠水青山”中收獲“金山銀山”。
03
吉林廣播電視臺:磐石市作為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請問在優化營商環境和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來將如何推動營商環境建設?

磐石市委常委、副市長周朔:
2022年,磐石市始終秉承“開放、誠信、包容”的服務理念,在省內率先制定了40余項管人護企制度,暢通項目建設“綠色通道”,實行項目秘書全程領辦、代辦服務。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審批服務辦結時限減壓50%以上,19項政務服務事項在全省率先與浙江、重慶等7個省市實現“跨省通辦”,市場主體滿意度顯著提升。同時,深入開展“工業經濟百日攻堅”,幫助企業融資17.5億元,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培育升規入統企業4戶,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5戶,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態勢強勁。2022年磐石市以全省第一位次,進入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營商環境“優”無止盡。2023年我們將以“政務、法治、市場、要素、信用”5個環境建設工程為抓手,以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為目標,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大走訪、大調查活動,轉作風、提效能、優服務、促發展,護航營商環境優化升級。持續開展“政銀企”對接,有效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幫助企業融資20億元以上。年內,新建成的政務服務中心即將投入使用,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整合政務服務資源,推進數字磐石建設,以一流的服務、一流的軟硬件設施爭創省級一流的政務大廳。全面推動行政檢查執法備案智能管理改革,最大程度減少企業負擔,切實提高企業和社會滿意度、獲得感。
04
江城日報:能否介紹一下磐石市圍繞創建“千塘磐石”系列品牌做了哪些工作?未來如何加快推動品牌創建?

磐石市副市長王廷旭:
磐石市始終堅持科技興農,著力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讓我們的黑土地“種出好產品,賣出好價錢”,從而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一是立足資源稟賦,挖掘優良產品。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各位專家們先后12次到達磐石,通過不懈努力,成功創建了“磐石千塘魚”、“磐石千塘稻”、“磐石錦繡海棠”、“磐石大榛子”、“磐石蘭家大米”5個優質地理產品。二是舉辦各類活動,宣傳推介品牌。我們開展了“磐石大榛子豐收采摘節” “磐石蘭家大米開鐮節”等豐收季系列活動。成功舉辦了“磐石市第二屆冬捕節”,當天參加活動人數達2萬余人次。通過北京中科院“中科年貨節”向全國推廣“磐石千塘”系列品牌產品,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三是明確發展模式,培育壯大產業。我們借助科研院校的技術支持,科學制定“磐石千塘”系列品牌發展規劃,明確了由磐石市供銷集團統一進行品牌運營的模式。目前,“千塘稻”和“錦繡海棠”兩個產業共整合25家合作社,參與到產品種植、加工和銷售等環節。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與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將“磐石松山靈芝”、“磐石冰窖礦泉水”等納入中科院優質地理品牌認證,增加品牌數量。推動“千塘磐石”系列農產品提質增效,不斷擴大種植面積,開拓市場,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用智慧和汗水譜寫磐石“三農”發展新篇章。
05
吉林市廣播電視臺:2022年磐石市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取得了優良成績,請問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上做了哪些工作?未來將如何繼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磐石市副市長王廷旭:
2022年,磐石市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斬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國綠色高質高效試點縣”等十多項國家級、省級榮譽。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夯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物質基礎。實施高標準農田和黑土地保護工程8000公頃,推廣實用技術15項,糧食產量穩定在100萬噸階段水平。二是強化農業特色產業增收帶富作用。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創建了“千塘磐石”系列品牌。制定出臺扶持政策,發展靈芝大棚3200棟,建成全國單體最大的靈芝產業基地。進一步打造“中國滑菇之鄉” ,食用菌栽培數量達到8600萬袋。深入實施“秸稈變肉”工程,肉牛飼養量達到16.9萬頭,實現兩年翻一番的目標。加速推進以北京順鑫、青島浩普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吉林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園發展到6個。三是持續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建成省級示范村25個。實施“七邊”衛生環境整治行動,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體系,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完成改廁1000戶,在北鍋盔村建成省小型污水處理站式水沖廁所試點。四是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使用銜接資金6201萬元,實施項目55個,脫貧戶人均增收760元,圓滿完成了2022年度國家第三方評估和省后評估的迎檢工作。
下一步,磐石將嚴格落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5.5億元的既定任務。全力保障糧食安全。一是抓好備春耕生產,規范冊外地等數據統計。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力爭達到15萬公頃,比去年增加1.4萬公頃。糧食產量達到120萬噸,比去年增長20%。二是做優做強特色產業。發展靈芝5000棟、桑黃500棟、竹蓀100棟,推動李玉院士團隊食用菌種質資源庫建設。修訂完善我市肉牛養殖扶持政策,完成北京順鑫萬頭肉牛屠宰加工、青島浩普肉牛交易市場等項目建設,力爭年末肉牛飼養量達到25萬頭。三是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創建省級示范村20個,實施“七邊”衛生整治行動,嚴格落實農村生活垃圾考核機制。四是深入鞏固脫貧成果。常態化開展“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動態排查,重點關注“一老一小”問題,及時將存在風險的農戶納入監測對象,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
責編:王赫 編輯:銘博 審校:家兵 來源:吉林市發布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
二十而礪,創贏未來——青島膠州灣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探訪
【一線調研】省政協主席吳存榮在永濟市調研高質量發展等工作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精神】州委宣講團赴我縣宣講黨的二十大精...
河津市委黨校教師宣講團在林業局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河津發改局:鍛造人才隊伍 聚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河津在西安開展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
聚焦為農服務 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