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發布 2023-03-22 10:17:21

點藍色字關注“宜城發布”
評論員 李鋒
通訊員 孫楊
“人才”二字,寥寥數筆,卻是活力之源、創新之核、發展之要、強市之基,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
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指出,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擊鼓催征,奮楫揚帆。展開2022年宜城經濟社會發展的壯美畫卷,呈現出精彩紛呈的人才工作圖景——
這一年,宜城市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省委和襄陽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精準把握四個“度”,著力構建“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一流人才創新生態,讓人才“第一資源”引領發展“第一要務”,激發創新“第一動力”,全力助推襄陽構建高質量發展的人才矩陣;
這一年,宜城成功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
這一年,宜城有2個項目分別入選襄陽“隆中人才支持計劃”A類和C類;
這一年,宜城有2人榮獲“襄陽市優秀人才”、1家單位和1名個人分別榮獲“襄陽市人才工作先進單位”“襄陽市優秀人才工作者”。
……


△宜城市2022年公開引進急需緊缺高素質人才
當前,宜城人才工作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偉大實踐,正在楚都大地火熱展開。
以“一把手”工程亮出重才的
“宜城態度”
市委領銜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抓在手上,統籌謀劃、扎實推進。
帶頭抓學習。市委第一時間專題學習中央、省委和襄陽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各地各單位通過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支部主題黨日、專題研討等方式深入學習,牢牢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
帶頭抓謀劃。高站位謀劃宜城人才發展“十四五”規劃,高標準籌備市委人才工作會議,高水平起草“1+5”人才政策,為宜城“十四五”期間實現人才發展大跨步定向指航。
帶頭抓落實。市委書記武義泉謀劃領銜推動建設投資4億元的集眾創空間區、創業實習實踐區、創業生活配套服務區為一體的楚宜青創園,為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最優環境。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出臺《關于鼓勵和支持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參加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意見》。強化人才經費保障,今年市財政落實人才資金4340.7萬元,同比增長5.81%。
用“組合拳”舉措打出引才的
“宜城力度”

著眼未來人才需求,宜城以超常規人才組合拳,聚天下英才。專項引才常態化。積極實施“才聚荊楚·智匯襄陽”計劃,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專項招聘,吸引1500余名高校畢業生來宜就業創業。再次面向全國引進緊缺人才50名,并舉辦為期7天的集中崗前培訓。持續加強教育、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今年引進教師179名,醫療衛生人才17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5名。
以賽引才見成效。成功舉辦宜城首屆創新創業大賽,吸引來自全國各地100多個創新創業團隊同臺競技,最終12個項目脫穎而出獲得獎項,已落地項目11個,為全市“雙招雙引”營造了良好氛圍。
以才引才優勢顯。積極落實襄陽市“資智回襄”系列活動,編制《宜城籍在外優秀人才名冊》,聯系對接在漢宜城籍專家教授5名,促成簽約項目5個,簽約合同金額1.2億元。湖北宜城(粵港澳大灣區)招才引智大會在深圳市舉行,現場成功簽約項目5個,簽約總金額20.5億元。
用“專業化”外腦激出用才的
“宜城熱度”

△宜城市首屆創新創業大賽
宜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借“專業化”外腦集聚創新資源、支撐自主創新、轉化創新成果。
平臺融智。主導建成人才科技城,科技城“楚創匯”眾創空間和宜城人才超市成功申報“襄陽市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加強校地校企合作,推動湖工大宜城產業研究院實質化運轉,新建專家工作站1家。積極搭建科創平臺,成功申報省級和襄陽市級星創天地各1個,襄陽市重點實驗室2個,全市科創平臺達12家,全年實現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8個,爭取科技項目資金130萬元。
活動匯智。積極開展“人才服務月”活動,舉辦首場“專家人才早餐會”,市委書記與專家人才代表共進早餐,面對面聽取意見和建議,研究解決專家人才在創新創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持續推進“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新錄取大學生17名。
飛地借智。力促共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展合作,其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獲評2022年湖北省“揭榜制”科技項目,實現省級“揭榜制”項目零突破。依托“科創中國·湖北”線上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需求和成果供給推介,目前已有60多家企業入駐平臺,開展專家咨詢、技術對接30次,促成院士專家產業化合作項目8項。
憑“三感式”服務烘出留才的
“宜城溫度”
宜城聚焦各類人才干事創業需求,營造良好人才生態,實現“增人數”和“得人心”有機統一。
強化人才認同感。加強政治引領,落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制度,走訪慰問專家人才47人次。實施“名醫名師名家名匠”人才培養工程,評選各類優秀人才100名。
提升人才獲得感。集中為引進高層次人才發放安置費、住房補貼164.1萬元;籌集房源為新引進的50名人才配套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為2名人才解決子女就近入學,1名人才解決家屬工作調動,積極為來宜人才解決后顧之憂。
增強人才歸屬感。打造“青年干部大講堂(云講堂)”學習平臺,為全市年輕人才“充電蓄能”。召開全市年輕人才座談會和引進人才集體談話會,市委書記親自參會,與青年人才交流、探討、互勉,在年輕人才中反響強烈。高標準、高規格打造宜城人才驛站,為來宜人才提供一個安心、舒心、暖心的“家”。
歷史于時序更替中前行。時光不老,華章日新。
2023年,宜城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動人才工作“體系化、多樣化、平臺化、自主化、生態化”同步協調發展,為助推襄陽構建高質量發展的人才矩陣貢獻宜城人才力量。
2023,我們蓄勢待發!
編輯 肖邡碩
審核 李鋒 馮波

本媒體平臺發布的原創內容均為宜城市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平臺和個人不得轉載使用。侵權者,本中心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一線調研】省政協主席吳存榮在永濟市調研高質量發展等工作
【行業動態】萬榮縣召開2023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
南宮市農業農村局關于開展2022年植棉基礎信息統計工作的通知
今日頭條丨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
春耕農忙時節送種下鄉 春耕工作有序開展
李曉武調研汾河河津段水污染防治工作
河津開展“基層監督治理試點村”創建工作
河津市關工委工作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