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新聞網 2023-03-29 16:52:55
番茄高品質 稻谷高質量
蔣莊“紅富堡”拓寬村民增收路

粉紅色的番茄在籮筐內堆出了尖,3月12日下午,在一座番茄大棚里,陳堡鎮蔣莊村村民姚長桃、韋小年夫婦正在采摘番茄。“番茄3月初上市,價格還不錯,田頭價每斤三塊一毛二,比去年高一兩毛,畝純收益一萬四、五千跑不掉。”
姚長桃、韋小年夫婦五十來歲,20多年來一直種植番茄。今年,他們種了5畝地,共4座大棚。“5月份番茄結束種水稻,由于種番茄基肥足,長出的水稻產量高、品質又好,常規產量畝產1300斤。”姚長桃笑著說,5畝番茄、水稻,去年畝均純收益達1.6萬元,今年估計還會高些,此外,姚長桃還在閑暇時做瓦工,一年勞務收入5萬多元。
“目前,村里種番茄的共40多戶,面積約400畝,多是中老年人在種植。”蔣莊村黨總支副書記姚長余說,一季番茄、一季水稻,照亮了村里增收路。
蔣莊村種植番茄已有30多年歷史,起初是露天種植,全靠老天給收成,20年前改用大棚種植,高峰時種植面積在2000畝左右,種植戶占四成。為克服連茬種植的土傳病害,村里還探索出一季番茄,一季水稻的“水旱輪作”方法,是既發展經濟作物,又不放松糧食生產的好模式。村里還成立了紅富堡番茄專業合作社,注冊了“紅富堡”商標。
記者注意到,蔣莊的番茄與其他地方相比,不但個頭大,而且色澤像熟透的水蜜桃一樣呈粉紅色。
大紅色的是“軟果型”“硬果型”,以往蔣莊一帶的番茄都是呈大紅色的“軟果型”,顏色鮮亮,口感好,但不耐儲藏、運輸。“硬果型”是北方一帶的品種,雖然耐儲運,口感卻不好。經過試驗,蔣莊種植的是“精選東圣一號”“金棚一號”等“半硬型”品種,既有了“軟果型”的鮮嫩甜口感,又耐儲運,加之采用“三膜一布”技術(地膜、小棚、大棚、無紡布覆蓋),保溫性能好,光照足,同時用雞糞等有機肥,不用化肥,所以顏色呈粉紅色。
“番茄種植面積萎縮主要源于陳堡鎮工業的迅速發展。”姚長余說,種植番茄雖然收益不低,但用工多、比較辛苦,沒有進工廠上班輕松。正常情況下,夫婦倆種植5畝大棚就夠忙了,收入也就7萬元左右。在陳堡鎮工廠上班月收入都在6000以上,還管午飯,還繳社保、醫保,于是中青年多半進工廠或經商,在家種植番茄以中老年人為主。
彎著腰,弓著身,挑著盛滿番茄的籮筐,在離姚長桃、韋小年夫婦大棚的不遠處,76歲的村民姚建厚正往搭在公路邊的番茄儲存棚那兒去,在棚里整理番茄的姚建厚老伴告訴記者,他們種的番茄已賣了4000多元,棚里又儲存了約1000斤,商販明早來收。
山西屯留設施農業鼓足“錢袋子”:村集體、村民雙增收
春耕進行時丨甘肅通渭:種下黃芪苗 增收致富有保障
【產業發展】大棚圣女果 增收“甜蜜果”
李思鵬:老栗樹全產業鏈產銷帶動農民增收項目
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議四個參觀點位透露新信號 三級服務鏈為...
儋州大成鎮新風村:就業車間建在“家門口”,助村民增收致富!
就在家門口上班,睢寧這些村民的月工資上萬~
薊州區立足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發展文旅產業 促進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