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發(fā)布 2023-04-03 15:42:57
圍屋之都 山水龍城
龍南今年將舉辦第32屆世客會
今天,『當(dāng)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專欄
帶你走近龍南“十姓圍”——新龍圍
互敬互愛“十姓圍”
張賢忠
說起桃江的新龍圍,幾乎不為人知,但提起“十姓圍”,年長些的老人家都能說道說道“十姓圍”的幾個姓氏,以及“十姓圍”人家互助互愛的故事。

△ 夕下桃江。賴景霞 攝
“十姓圍”位于桃江鄉(xiāng)清源村,左邊是高聳的犁壁嶺高山,右面是青秀的崗鼓山,門前是一片平坦肥沃的稻田,左坑水與崗鼓山流出的溪水,蜿蜒在稻田間交匯成灑源河。古時清源歸屬酒源堡,偏居一隅,山高林密,野獸、土匪出沒無常,社會治安比較混亂。但是灑源圩地理位置優(yōu)越,連接了信豐、全南,是龍南通往粵北韶關(guān)的交通要道。采山貨、購山貨的商販往返此間,或在此停留歇腳,或在此躉貨分流,全南的竹山、陂頭,信豐的崇仙、小江,廣東的始興、南雄一帶的山民經(jīng)常到灑源赴圩,看命的、卜卦的、雜耍的、買狗皮膏藥的,各種草藥、山貨、奇珍異果、日常生活用品充斥圩場,灑源一時人流增多,五姓雜人,魚龍混雜。一些人瞅準(zhǔn)人清源這塊風(fēng)水寶地,在這里開雜貨鋪、開旅店,久而久之灑源成了一個山貨交匯、互通信息的圩場,擺攤設(shè)點的日漸增多。

△ 清源村的云山漁谷。
建圍之初,“十姓圍”稱西龍圍,因與上頭的老圍區(qū)別,又叫作新龍圍。圍屋大門朝東北偏東方向,兩道門兩道栓,圍墻是夯墻,占地約2000多平方米。與其他圍屋不同的是,十姓圍只有東北角、西南角兩面設(shè)有炮樓,防御設(shè)施較為簡單。中心祠堂正對大門,與門樓連在一起,四周不設(shè)走馬廊,全是一廳兩廂房的兩層瓦屋,廂房連成圍屋,各家又相對獨立,是典型的客家村落。
“劉黃何譚肖、溫朱池江毛”,這句順口溜在龍南廣為流傳。“十姓圍”原來確實有十個姓,即“林袁周葉凌黃郭李曾賴”十個姓,但與民間順口溜傳說的十姓相差甚遠。說起十姓圍的開基故事,仍居住在圍內(nèi)的老人們都十分自豪。
明崇禎年間,散居在酒源圩周邊的林、袁、周、葉、凌、黃、郭、李、曾、賴十姓人平時常來常往,親如兄弟,有的還結(jié)為了親家。有一年春節(jié),一只受傷的成年野豬沖進黃姓屋場,嚇得孩子呱呱大叫,野豬東突西撞,眼看要把幾戶人家的木門撞開,都說受傷的野豬比虎兇,危急關(guān)頭。周邊幾個姓氏的男人們紛紛圍攏過來,有的拿木棍、有的拿刀叉,賴姓后生、郭姓獵人冒著生命危險拿了一根長棍刺激正在撞門的野豬,經(jīng)過一番纏斗,眾人齊心協(xié)力把野豬趕至一個陡峭的山谷中,野豬喘息之際,袁姓獵手一槍命中,化解了一場危機,一頭300來斤的野豬成了十姓人家過年的佳肴。據(jù)《林氏族譜》記載:在餐桌上,開基主林正銘提議:不如我們十兄弟擇一塊地共建圍屋,平時大家生活在一起,相互有個照應(yīng),可以合力防土匪野獸。他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響應(yīng)。說干就干,十姓人出錢出力,不到三年時間就建好了圍屋,還在圍屋的中心合建了一座十姓人共用的祠堂。十戶人家擇了一黃道吉日同時搬了進來,搬家這天,他們在祠堂里大擺酒席,十姓人聚在一起,劃拳飲酒,無話不說,無事不談,友情如蜜一樣甜。
古時,建造圍屋的目的就是防匪、防盜、防野獸的攻擊,圍屋多為聚族而居,供奉一個先祖,多姓人家共建一個圍屋并不多見,而住在一起無爭無斗、和諧相處更難能可貴。平時,十姓圍里一家有難,十家擔(dān)當(dāng),一家有事,十家?guī)兔Α^r(nóng)忙季節(jié),十家輪流收割、曬場、蒔秧。十姓人長幼有序,親如一家。在生產(chǎn)落后的艱難歲月里,“十姓圍”人勤勞勇敢、抱團取暖,他們互助互幫,代代相傳。
按照客家習(xí)俗,一個姓氏就有一個堂名。為使后輩能把這種互敬互愛、和諧相處的傳統(tǒng)得以延續(xù),永遠愛敬他們共同的家園。開基的十姓人反復(fù)商討,他們在共建的祠堂里起了一個共同的堂名:“愛敬堂”。“愛敬堂”的十姓人家把中華民族團結(jié)互愛、患難與共的傳統(tǒng)美德彰顯得淋漓盡致。
革命戰(zhàn)爭年代,十姓圍的群眾在中共信南縣委的領(lǐng)導(dǎo)下積極開展反惡霸、除漢奸的活動,圍屋里的林芳榮等一些年輕人秘密加入了黨組織,他們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民族政策,團結(jié)進步人士,為游擊隊傳送情報,購買物資,配合游擊隊鏟除了當(dāng)?shù)貝喊粤握褚怼⒘尾柿潦逯丁0咨植罆r期,十姓圍成了黨的秘密活動據(jù)點。
一天傍晚時分,圍屋外響起了“啪啪”幾聲槍聲,一個滿身鮮血的年輕人連滾帶爬的跑進了十姓圍,正在祠堂門口殺豬準(zhǔn)備明天趕圩的袁石根定睛一看,是游擊隊的肖隊長,袁石根趕緊叫大伙關(guān)緊圍門,把肖隊長藏到了炮樓的地下室。然后招呼大家繼續(xù)殺豬,在豬的嚎叫聲中,殺豬人把豬血撒了一地,在袁石根清理完肖隊長進來的路上的血跡后,一伙民團氣勢洶洶地闖進了圍屋。民團先是一家一戶挨家搜查,然后把大伙聚攏在祠堂,民團隊長威脅大家說:我們沿著血跡一路尋來,血跡在圍屋的小河邊消失了,圍屋里又發(fā)現(xiàn)血跡,斷定游擊隊員進了圍屋,如果一人窩藏,全圍都要遭殃.....,民團隊長喊得聲嘶力竭,十姓圍的群眾沒有一個人吱聲。這邊,相熟的民團隊員叫袁石根趕緊下廚做飯,民團折騰來折騰去,沒有發(fā)現(xiàn)受傷的游擊隊員,吃飽喝足后悻悻地離開了十姓圍。

歲月淘盡千古事,人間悲喜時發(fā)生。據(jù)當(dāng)?shù)乩先私榻B,開基時的十姓人家和睦相處了三十多年,老一輩過世后,他們的后代又和諧相處了幾代。后來,十姓圍中有的姓氏舉家出門做生意沒有再回來,有的女兒遠嫁斷了香火,有的隨宗族外遷。時間過去了二百多年,現(xiàn)在的十姓圍只有開基時的林、袁兩姓,他們?nèi)韵褡嫦饶菢雍椭C相處,生活得幸福美滿,其他八姓人家早已搬出圍屋。清朝末年,除林、袁兩姓外,劉、王、廖、陳、邱五個姓氏又先后從外地搬進了十姓圍。
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口的增加,十姓圍后人漸漸搬出圍屋,在老圍周邊建新房,圍屋祠堂前后左右的土胚房大多已倒塌,圍屋漸呈衰敗之勢。在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熱潮中,“十姓圍”成立了祠堂修繕理事會,集資4萬多元,飽經(jīng)滄桑的“愛敬堂”得到了修繕,逢年過節(jié),十姓圍的后人陸續(xù)回到“愛敬堂”祭拜祖先,緬懷先祖。
“十姓圍”十姓人互相包容,不計小節(jié),大家攜手相伴、不離不棄、相濡以沫,是一座真正詮釋了客家人齊心協(xié)力、互敬互愛含義的圍屋。
來源:龍南作家
【當(dāng)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龍南鹽膥豆腐,那口忘不掉的家鄉(xiāng)味~
【當(dāng)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龍南這道美食,味道一懸!
【當(dāng)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帶你云賞“時光龍南”!
【當(dāng)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迎春好味道!龍南春卷,邀您來嘗!
【當(dāng)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千古奇絕!龍南古樹群有這一傳說!
24天!36場!駐馬店邀您來看戲
重慶選派農(nóng)村工作指導(dǎo)員覆蓋所有行政村 將于近期全面到崗,重...
變廢為寶!來看睢寧這個村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