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發布 2023-04-03 15:42:57
圍屋之都 山水龍城
龍南今年將舉辦第32屆世客會
今天,『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專欄
帶你尋訪精巧八卦布局的栗園圍!
在龍南市里仁鎮新園村,有一座歷史悠久、生態宜人、功能齊全、文化厚重的客家圍——栗園圍。

村民們在粟園圍大門外舞起省級“非遺”香火龍,祈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據圍內李氏族譜記載,栗園圍始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又重新規劃擴建,歷經18載的修建,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完工。

圍屋里,客家婦女們一邊唱著采茶調,一邊展示客家傳統技藝織花帶。

栗園圍祠堂結構精巧,氣勢恢宏。
栗園圍是龍南現存面積最大的客家圍,整個圍屋占地68畝,將魚塘、水田、曬場、房屋等都圈在圍內。圍屋集居家、農耕、讀書、娛樂為一體,是贛南保存最為完整的村落圍屋,體現了客家人勤勞耕作求生存、刻苦攻讀建功業的美好追求。

孩子們在學扎香火龍,客家民俗有了新的傳承人。
栗園圍分為漁耕區和生活區兩大部分,生活區集中在東邊,有400余間房屋、64條小巷,李氏宗親聚族而居。圍屋的核心建筑是“一祠三廳”,即紀縉祖祠、梨樹下廳,櫳梃廳、新灶下廳。所有房屋都以紀縉祖祠為中心,按八卦形布局來建造,由總長1500多米的八卦巷相互連通,有人又把栗園圍稱為“八卦圍”。栗園圍設東、南、西、北四座圍門,但圍門并非嚴格按照方位而立,除北門朝北開外,村圍東面設有東門和南門,正南面設的卻是西門,西面墻體上沒有辟門,原因是圍外東南面有一條自東往西流淌的濂江河,客家人認為水是財富的象征,如果西面開門的話,不利于固守財氣(意為財氣會隨水流走),故在東面迎水方向開設東、南兩門,以期財源進村。從平面上看,栗園圍南北長,東西短,一條主干道縱貫南北。主干道東側的中心地帶有三口連接一起、總面積達6畝的水塘,除了發揮消防、清潔等功用外,還給整個封閉的圍屋營造出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意境,為村民提供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主干道西側是一塊曬場,也是村民集會及休閑娛樂的場所。圍屋東門和南門各有一條鵝卵石鋪設的小徑,蜿蜒至村中央。

栗園圍祠堂前的旗桿石,彰顯著圍內家族昔日的榮光。

栗園圍內桃紅柳綠,春意盎然。
相傳,栗園圍的建造跟我國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南贛巡撫王陽明有著緊密的關系。明正德年間,王陽明親率大軍平剿三浰亂軍時,熟知當地地形的栗園圍先祖李清公跟隨王陽明,在關鍵時刻布下八卦陣,助王陽明一舉獲勝。經王陽明保奏,皇帝諭旨封李清公為“平浰將軍”,賞賜銀兩給他買田置屋。后來,王陽明在探望李清公時,談起用八卦陣取勝之妙,便建議李清公依八卦布局來建造一座易守難攻的圍屋,李清公接受了王陽明的建議。圍屋擴建好后,李清公覺得“八卦圍”之名過于顯露,見圍屋邊上滿是栗樹,便取名為“栗園圍”。現在,在圍屋南面的河邊,還有一大片老的栗樹林。

如今,高鐵從圍屋旁駛過,車上乘客可依稀看到栗園圍的八卦形布局。
如今,古老的粟園圍煥發出嶄新的生機,它已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江西省4A級鄉村旅游景點,并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栗園圍最具特色、流傳了幾百年的香火龍也得到傳承和發展,入選省級“非遺”,每年的春節、元宵期間輪番上演,為村民送上祝福,祈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來源:贛州市文化館
岑溪持續優化水果產業布局
布局高端,邁上產業新臺階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龍南鹽膥豆腐,那口忘不掉的家鄉味~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龍南這道美食,味道一懸!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帶你云賞“時光龍南”!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迎春好味道!龍南春卷,邀您來嘗!
【當好東道主 辦好世客會】千古奇絕!龍南古樹群有這一傳說!
重慶選派農村工作指導員覆蓋所有行政村 將于近期全面到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