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傳媒中心 2023-04-04 14:30:58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和靈魂。“一池山水滿城詩”,池州雖設市時間不長,但設州置府迄今1400年,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近年來,我市依托獨特的文化資源和悠久的歷史積淀,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文化為民、文化惠民理念,加快實施“文化名市”戰略,努力創建文化厚重的全國文明城市。
在池城,清溪河穿城而過,是眾多市民休閑的首選之地。“漫步清溪河畔,猶如穿越古今。”家住主城區翠微苑小區的葛建強是一名攝影愛好者,順著他的指引,記者目之所及的,是兩岸雕刻著歷代文人名師名畫的詩畫墻、標識著“中國戲劇活化石”字樣的儺文化廣場……一幀幀傳統文化的展示,形象地演繹著一池山水的詩情畫意。

▲清溪河

▲儺文化廣場
而在老池口潤思祁紅貴池老茶廠一排排“修舊如舊”的老廠房里,機器轟鳴,茶香四溢。置身其中,猶如“穿越時光”。去年,老茶廠入選全省首批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典型案例。

▲潤思祁紅貴池老茶廠
今年2月,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等多位專家先后走進老茶廠、城市規劃展覽館、池州上海“小三線”歷史展覽館等地。“池州是個有故事感的城市,要發揮城市資源優勢,讓池州成為更加令人向往之地。”考察中,單霽翔充分肯定了池州精心守護歷史文化遺產,在“保起來”“美起來”方面取得的明顯成效。

▲單霽翔來我市考察

▲池州上海“小三線”歷史展覽館
三年來,我市大力挖掘古老街巷所承載的文化內涵,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根據每條街巷的歷史文脈及道路特點按需施工,讓永勝巷、府學巷等一批老巷重獲新生,形成具有濃厚城市文化特色的傳統街區。

▲永勝巷
“老巷雖舊,但一口古井,一條石板路,卻留下了我們的童年記憶。”正如市民吳愛蓮所說,保留街區內歷史建筑,增加公共空間使用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惠民,這些街巷猶如一個個“街頭博物館”,展示和傳承池城獨有的文化特色和人文底蘊。

為了讓文化“活”起來,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我市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出臺《池州市歷史建筑保護辦法》,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讓歷史文化通過城市更新等方式重新煥發新姿。全市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文物、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保護。目前,全市對74幢歷史建筑實施活化利用或恢復原使用功能,利用率達82%。23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3個鎮村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中國傳統村落陵陽村
文化惠民,幸福可期。
今年元宵節,貴池區永明小學的同學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節日。他們和家長一起利用包裝盒制作了一盞盞別具一格的元宵花燈,通過收集元宵節的由來、風俗習慣、文化活動等內容,精心設計了一幅幅圖文并茂的手抄報等。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加深了對元宵節文化內涵的了解,同時也親身體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永明小學學生做的元宵花燈
“用這種鮮活的方式展示傳統文化,這樣的節日氛圍真好。”元宵佳節,市博物館在文昌閣廣場舉辦“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玉兔鬧元宵線下猜燈謎’”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與。

▲市博物館元宵猜燈謎活動
鬧元宵、唱儺戲……每逢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我市各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城區各公園上演“悅動池州”歌舞表演,市博物館開展“非遺沙龍”傳統文化展演,儺戲、羅城民歌、青陽腔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和社區,精彩紛呈的活動吸引著不同年齡段市民參與體驗。
▲“非遺沙龍”系列活動 ▲“悅動池州”綜藝沙龍 ▲儺戲進校園 我市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我們的節日”“書香池州”等常態化活動,提升公共服務新效能,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這里閱讀環境好,書籍品種豐富,而且就在小區里,特別方便。”假期,主城區匯景社區的閱覽室內,吸引了不少小區內學生日常“打卡”。 去年以來,我市結合“書香池州”建設,不斷拓展城市閱讀空間數量和質量,著力打造“15分鐘閱讀圈”。截至目前,主城區共有8個社區,對標“15分鐘閱讀圈”建設標準完成改造。 ▲池陽街道清風社區閱讀空間 三年來,我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形成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67個公共文化場館免費對外開放。同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樞紐平臺作用,運用“文藝+理論”“大廣場+面對面”“新媒體+短平快”等形式,統籌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五項任務,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2萬場次,把優質的精神文化食糧送到群眾身邊,面對面引導群眾踐行新風尚、傳播正能量。 如今,文化的觸角已經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文體活動,讓城鄉“活”了起來、讓群眾“樂”了起來。 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經濟為用。 在距離主城區40公里的貴池區墩上街道羅城村,質樸的民歌資源正在加快轉化為文旅產業發展優勢。 “往那邊站,擺個好看的姿勢……”仲春時節,記者來到羅城,駐足花田,一簇簇櫻花和油菜花迎風而舞,一派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映入眼簾。游客吳明軍正切換著不同角度,給女兒拍照打卡:“這里不僅風景秀麗,還有濃厚的民歌文化元素,帶孩子來一趟研學之旅,非常棒。” ▲羅城村芝櫻花海 據了解,這片以民歌為主題的花田約有120畝,作為羅城文旅田園綜合體的重點項目,自開放以來“吸粉”無數。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分三期建設,主要由游客服務中心、特色農業觀光園、花海長廊、觀光火車、兒童樂園和研學拓展、康養民宿組成。 “依托這些特色項目,我們在短視頻平臺上大力宣傳,粉絲量持續上升,去年以來游客接待量已達10萬人次。”安徽羅城民歌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亞元說。 3月5日,第八屆杏花村文化旅游節開幕式在杏花村文化旅游區北村口舉行。“我們舉辦的旅游節曾榮登新華網主辦‘最美中國榜’,被評為首批最具影響力特色節慶,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七屆,吸引超過100萬人次的游客參與。”杏花村文化旅游區管委會黨政辦主任章征勝認為,杏花村文化旅游節的舉辦,有力提升了杏花村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 ▲第八屆杏花村文化旅游節開幕式 文明花開香滿城。站在新時代的發展起點上,池州將持續擦亮城市文化底色,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每一天都是新的,向著夢想,池州人正聚力前行,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追求文明城市的榮光與夢想。







“盒啟朝外”北京特色UIC(城市活力創新中心)啟幕
【網絡中國節清明 】南寧市2023年清明節和“壯族三月三”文明祭...
臺江縣臺盤鄉:以精神文明創建“小”切口助推鄉村振興“大”文明
城市異味擾民難題該如何破解?
【文明城市創建】局長書記在行動
喜報!2022年龍山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這些單位、個人上榜!
擎旗聚力!丘北縣文明實踐活動 打出提振士氣“組合拳”
【理性追思 文明祭掃】積極履職 多方發力 確保清明平安祭掃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