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確山 2023-04-07 16:13:20
竹溝河畔,萬物復蘇,烈士陵園,草木含悲。4月5日清明節這一天,在中國好人、河南省道德模范張大生的全力協調下,來自西平、遂平、確山的6名抗戰老兵相聚“小延安”竹溝,先后來到竹溝革命紀念館、竹溝革命烈士陵園吊唁先烈,追憶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暢敘如今的美好生活。

春和景明,水波不興。竹溝水庫碧波蕩漾,湖岸垂柳如煙似霞。同為98歲的老兵袁國章、鄒玉振來了,96歲老兵譚文庭來了,94歲的臧海龍來了,93歲的于文彬來了,91歲的李明臣也來了。
他們站在巍巍紀念碑前,不約而同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向長眠地下的革命先烈致敬。對他們來說,這些革命烈士,曾經是戰友、是同事,更是朝夕相處親如一家的兄弟,如今陰陽兩隔,生死永別。

“這些平均年齡95歲的老兵能夠再相聚,尤其是在清明節這天特別有意義。你看今天,前來竹溝革命烈士陵園的市民絡繹不絕,他們來自四面八方,都不約而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緬懷先烈,從而更加珍惜眼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張大生1983年入伍,也是一名退伍老兵,他對綠軍裝有著樸素的情懷,說到動情處眼圈紅了。
在兩代老兵心中,一朝入伍,終生是兵。
“這一刻,我們都默默流淚,他們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不顧生死,向死而生,為保家衛國立下無法磨滅的功勞。如今,他們的愿望就是每年清明節期間老戰友相聚,共同緬懷老首長老戰友,希望他們長眠地下,能夠看到如今國運昌盛,新中國美麗富饒的景象。”張大生動情地說。
來自遂平縣沈寨鄉96歲老兵譚文庭在孫子譚冰及兒子的帶領下奔赴戰友之約,他精神矍鑠。老友相見分外激動。“頭天晚上我們還擔心天陰有雨氣溫較低,今天一大早天朗氣清,陽光明媚,我們懸著的一顆心總算落了地。”譚冰表示,自己再忙也要放下工作,促成爺爺與戰友相見的心愿。

“能夠讓這些分散居住的老兵一年相聚一次,增進情誼,暢敘友情,十分難得。”這些年來,張大生一直致力于尋找老兵,并竭盡所能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受到老兵及其家屬的的充分肯定與社會的高度贊揚。
在竹溝革命紀念館院內,該館館長魯金亮早早等候老兵們的到來。在紀念館院內的塑像前,六位老兵端坐在六把椅子上,胸前佩戴著閃閃發光的紀念章、軍功章,張大生站在后面高舉著“民族脊梁 抗戰老兵”的牌子,共同留下這難忘的一幕。

來自市第58小學一年級學生張森童好奇地詢問:“老兵爺爺,你們胸前的軍功章真耀眼!”老兵樂呵呵地撫摸著孩子的頭,向他講述那個戰火紛飛的戰斗歲月,告訴孩子如今國富民強,正如歌詞里所唱“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獻血染紅了它”。孩子懂事地點點頭,并在老兵的允許下走上前撫摸著軍功章、紀念章,現場接受一節愛國主義教育課。
如今,張大生與老兵的故事感動無數人,他發起在全國范圍內看望和照顧老兵268位,遍布國內,北到林海雪原、南到瓊崖、東到海濱、西至高原,不停的送去溫暖和“兒子”無微不至的心意。
山東7旬獨臂老兵守陵30余載!讓烈士不再孤獨
確山:健全督查機制 提升鄉村顏值
確山:助力春耕備生產 不負農時不負春
河南確山縣:一株夏枯草長成一個大產業
確山:創“六美庭院” 享幸福生活
強軍號角“聲”入人心 一堂好課“政”當其時 ——縣雙擁辦組織開...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將持續推進延安精神“五進”工作
確山:麥田里來了“托管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