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 10:44:18
三農頭條鄉旅導報訊: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如約而至,4月5日至6日,恰逢清明節,太原市晉源區幸福匯新城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舉辦了以“記憶里的暖,一輩子的饞”為主題的孝道文化活動。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60歲以上565位老人齊聚一堂,通過把愛揉進一道道美食里,再現“媽媽的味道”,珍惜和媽媽的美好時光,重溫過去的幸福回憶。

“嗯,就是這個味道……”一位戴著眼鏡的老人,只是拿起筷子嘗了一口面前的菜,就不由得哽咽起來,擦著嘴扭過頭去。周圍的人看了無不動容,時隔多年,已經年邁的她又通過一口菜喚醒了和媽媽的幸福時光。
莜面窩窩、餃子、烙餅、羊湯面、雞蛋醪糟湯……每一樣美食都讓人垂涎欲滴,真情故事更讓人在歡笑與眼淚中泛起陣陣感動。92歲的朱阿姨時常給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包餃子,因為她最喜歡吃的就是餃子。回想當年,在那個缺衣少食的戰爭年代,家里孩子多,每年只有過年才能夠吃一頓餃子。因為吃不起肉,餡料基本都是白蘿卜和胡蘿卜,只能把肥肉煉成油包餃子,增加肉香。朱阿姨的媽媽跟孩子們說,出鍋的餃子要先給爺爺奶奶吃,等輪到朱阿姨,就只能吃幾個,也填不飽肚子。即便如此,回憶起當年,朱阿姨還是眉眼含笑,滿是向往:“就那個餃子,只咬一口都感覺好香啊,一輩子也忘不了那個味道。”朱阿姨感慨道:“以前一年只能吃一次,現在每周都能吃餃子。我們這兒不是養老院,是幸福院呀!”

陳阿姨今年74歲,在三年前被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癥并伴有狂躁癥,入住了養老院。如今她失智了,女兒雖然再也吃不到媽媽做的飯,卻依然記得“媽媽的味道”。她一邊揉著面,撒著蔥花,一邊說:“每次下班回家走進菜市場,看到賣饅頭、包子、餅的,真的感嘆,媽媽的餅是誰也做不出來的。那種香,滋養過女兒、兒子、外甥和孫子!那份記憶中的少油少鹽,卻香甜無比的烙餅呀,是我的最愛!”她哽咽地說:“媽媽的味道,在我看來是甜的,溫暖的,是刻在記憶里的味道。”
來自新城社區的54歲的王紅巖帶著自己86歲的媽媽來參加活動,母女倆做的是一道家常的灌腸。“我們小時候條件不好,家里有4個孩子,基本上都是吃粗糧。我每次一回家就跟媽媽喊著要吃灌腸,別人做的灌腸都沒我媽媽做的這個味道香,可也說不出來具體是哪里香。現在這個年紀,還能吃到媽媽親手做的灌腸,我真的是個很幸福的孩子。”王紅巖抬頭看看身形有些佝僂的媽媽,笑著說:“現在我一吃媽媽做的灌腸,就想到了兒時兄弟姐妹在一起的快樂。我也學到了媽媽的手藝,由我給媽媽做,也給自己的孩子做,希望可以把媽媽的味道繼續傳承下去。”

媽媽是做飯時升起的裊裊炊煙,是開飯時的聲聲呼喚,是吃飯時的“我不愛吃”,媽媽是每個人心底最溫暖的港灣。不管在哪個年代,媽媽為孩子烹飪的美食,都帶著強烈的時代烙印和濃濃的關愛。“‘媽媽的味道’,我們吃一口便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量,仿佛媽媽的愛延綿不斷。今天,在追思祖先和追憶媽媽的同時,讓我們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學會懂得生命的意義。”晉源區幸福匯新城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總經理李愛玲說。
幸福匯養老服務中心位于新城社區三層,占地2000平方米,室內干凈整潔,各種適老化設施和娛樂、理療設備一應俱全,每一個家有不同的主題,實現了對老人自理、半失能、全失能照料的全覆蓋,還以社區為半徑服務周邊600余位老人,提供送餐上門、康復護理、情感陪護、助浴、義診等服務,讓老人不離社區就近養老,讓夕陽生活幸福安康。(楊潤德 韓雪冰)

?新征程 新目標 新機遇——廣東湛江市遂溪縣與融安縣開展粵...
山西推進公益性零工市場建設
隊伍不穩、人員不足、服務質量不高 養老護理員數量和質量“齊缺...
山西運城 | 劉春安深入平陸公安基層一線調研指導工作
產業旺 村民富 鄉村興——從西卡學村幸福蝶變看西藏鄉村振興
關于組織開展第九屆江蘇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賽的通知
山西省法學會法治媒體研究會成立
河津陽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公共衛生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