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縣融媒體中心 2023-04-14 16:20:01

“這里是夏縣胡張鄉西下馮村的優質大棚杏種植基地。這幾天,隨著氣溫的明顯上升,這里的大棚杏也到了成熟期,一顆顆黃澄澄的果實掛滿枝頭,杏農們也正在加緊采摘他們辛勤勞作了一冬的果實。” 在夏縣胡張鄉西下馮村村民王桂蘭家的杏樹大棚里,一顆顆個頭碩大,形態圓潤飽滿的杏果透出橙黃色的臉頰,掛在綠蔭掩映的枝頭,分外喜人,六七個前來幫忙的村民分散在大棚里加緊采摘。 “兩個大棚有一畝多地,效益今年差不多,(杏)個頭也長得挺不錯的,現在收購價(每斤)是七元多,我的兩個大棚大概收入三萬多元。” “現在收的是金太陽,再過七、八天,凱特杏就成熟了,(再有)七、八天差不多(金太陽)就采摘完了。” 大棚外,杏農們將剛剛采摘下來的杏果逐個套袋裝箱,客商地頭收購,即刻發往內蒙、上海、西安等城市。在老杏農邢根來家的大棚里,全家人正忙著準備客商提前預定的訂單,個頭勻稱熟透的大果剛采摘下來,就七八個一組被打包成盤,貼上標簽整齊的排列在保溫箱里,將以每斤七八元的價格進入各地超市等高端市場。 “我們這個果都是(周長)十五厘米以上(銷售)走的,都是銷往超市的精品果,一個棚銷售精品果大概一千七八至兩千斤,今年這個小棚,一個棚基本上都在兩萬元以上。” “我們西下馮村大棚杏面積有八百余畝,主要以金太陽、凱特為主,這幾天到了大面積收獲階段,每天都有客商來收購,今年果品質量總體來說很不錯,價格也好,年產值能達到兩千余萬元。” 近年來,夏縣胡張鄉因地制宜,大面積種植適合當地水土的早熟杏,堅持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培訓、分戶經營的模式,極大地改善了大棚杏生產條件,目前全鄉大棚杏種植面積已達2000余畝,當地也持續加大產業幫扶力度,使大棚杏這個特色產業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和拳頭產品。 “我們胡張鄉種植杏已經有二十多年歷史了,這幾年我們通過產業帶動和示范引領,大棚杏果的品質也越來越好,尤其是早熟品種主攻春季水果市場,有較高經濟效益,這項產業也將成為帶動全鄉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果”,為推動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金沙江畔枇杷香 群眾采摘上市忙
天津市西青區白灘寺村文化振興鄉村致富紀實
“智慧大棚”盡顯科技范兒
以前靠經驗種植,現在靠數字化實現“云”上管理 壽光:八成蔬...
大足區創新稻+漁綜合種養模式 助力鄉村振興增收致富
[上海]今年第一口“水中人參”搶“鮮”上市
【凝神謀發展 實干興隴原——“三抓三促”行動進行時】涼州區西...
【鄉村振興】栲栳鎮:大棚甜瓜搶“鮮”上市 鄉村e鎮“線上”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