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猶發布 2023-04-17 14:46:04
黃埠鎮坑中村形如一條長坑
是贛州西部的一個小山村
經濟落后、交通閉塞、難于治理
是該村脫貧前的真實寫照
經過近幾年的脫貧攻堅
和鄉村振興工作
小山村悄然發生了大變化
實現了從“一坑到底”
到“坑中不坑”的逆襲
從村口進來
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田、美池、茶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一副現代桃花源畫卷徐徐展開

要想富 先修路
“以前進出一趟全靠一條泥濘的小路,在村口還要翻過一個陡坡,如今,坑中村坑外連高速國道、坑尾接省道S221,實現通循環路的百年夢想。基礎設施的改變,徹底解決了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讓村民們從內心里看到了鄉村振興希望。”說起這些年村里交通的變化,搞運輸的村民曾憲凡感慨萬千,說起道路就像打開了話匣子一般,滔滔不絕。“那條村主干道變化就非常大,不僅路面寬了、干凈了,路邊還裝了太陽能路燈、搞了綠化,環境變好了,我們村基本上就快城鎮化了”。

要想富、先修路,其實村里群眾誰都清楚修路的重要性。但因村集體資金匱乏、村民人心不齊等現實原因,要修好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面對困難,近年來,坑中村黨支部主動作為,充分發揮黨支部“火車頭”作用,利用“十四五”省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的優勢,通過幫扶單位市鐵路建設發展中心及鎮黨委政府向上爭取項目資金,上戶走訪做好村民工作,示范帶動村里的黨員群眾一起干,終于墊平了全村的水洼道路,曾經的“泥水路”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水泥路。
如今,從G76廈蓉高速下來,經G357國道,穿過黃埠圩鎮,6分鐘即可到達坑中村村口,一條6米寬的村道延至深處,村尾的水泥路與省道S221緊密相連。
土地“活” 產業“旺”
坑中村“八山半水一分田”,土地資源貧瘠,人均耕地不足,耕作條件差,難以打開發展空間,制約了村里經濟發展,一度成為貧困村。
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近年來,多個客商來到坑中村考察調研,表達了流轉山地集中種植油茶的意愿。
土地“活”起來,資源用起來,農民才能富起來。在原村黨支部書記曾偉東的帶領下,村干部日夜齊上陣,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逐戶走訪做通群眾思想工作,幫助村民轉換發展觀念。

在村干部、黨員的帶頭下,120戶村民跟著紛紛簽訂流轉協議,3500余畝林地流轉僅用10天就完成。良好的村風民風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村里先后引進發展了油茶、生態養殖、富硒水稻、休閑垂釣、農家樂等產業,其中,油茶基地帶動周邊約120戶農戶參與并從中受益,戶均年增收1500余元;小龍蝦垂釣基地帶動周邊10余戶農戶就業增收,戶均增收2000元/年;水稻種植基地帶動30余戶農戶務工就業,戶均年收入增加2500元以上;生態養殖吸納當地村民在基地務工,提供保潔打理、投料喂魚、管理服務等就業崗位;返鄉創業致富帶頭人余先進創辦了“小漁哥”農家樂,所有食材均產自坑中村,使農戶實現穩定增收。2022年小龍蝦垂釣基地對外試運營,僅“五一”期間接待游客1500余人次,售出小龍蝦2000余斤,成為一處熱門的網紅打卡點。
“三向奔赴”跑出集體經濟加速度
說起發展村集體經濟,2021年新當選的90后村支部書記曾祥海頭頭是道,作為一名大學本科畢業生,他之前一直在外從事銷售工作,有一定的市場服務意識。他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增強村黨組織服務能力的重要抓手,通過找準路子對癥下藥,實現市場主體、村集體和群眾“三向發力”,有效破解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

“只要市場主體有需要,我們就要想方設法服務好。”曾祥海對企業經營有著更切身的體會,他結合企業需求,帶領村里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以村集體的名義先后配建了油茶籽烘干廠、游客垂釣服務中心、小漁哥農莊等配套設施,還搞活了土地林地資源、勞動力服務、物業進鄉村等服務,經營主體之間的“三向奔赴”有了回報,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從原來的空殼村到50萬元的大突破,油茶籽烘干廠房出租、小龍蝦基地門票、農莊生態魚居間服務等多種業態收入有效壯大村集體經濟,群眾在土地流轉、基地務工、農產品銷售中也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
綠源油茶基地負責人施昌金表示:“2021年我們油茶豐產,但油茶籽晾曬一直困擾著我們,幸好村集體配套建設了烘干廠房,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
來源:上猶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謝桃軍 蔡玲
全國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出爐 你的工資不能低于這個數
首季開門紅!這個春天,茂南制造業生機盎然
喜訊!上猶這個村獲評省3A級鄉村旅游點
每年40萬斤大米從睢寧這個村走向全國!
春季獼猴桃樹如何嫁接
如何防治水稻干尖線蟲病
敦煌真“游”你的!這個春天熱鬧極了
辦實事 送健康 高血壓應如何日常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