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發布 2023-04-23 16:37:46
界首兩灣濕地:保護十年綠色蝶變 生態賦能美好生活
界首兩灣濕地是泉河流域生態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原生態、低開發度的濕地環境散發著獨特的魅力。2013年兩灣濕地列入省級濕地公園建設試點,十年過去了,這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一線調研記者帶領大家走近那片風景優美,生態完善的濕地,一起探秘她的獨特魅力。
清晨的兩灣濕地,清風徐徐、綠意闌珊、百鳥輕語,春來花開,一幕幕圖景讓人心曠神怡。戴橋鎮南季灣村村民劉應芝,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擺渡工作。“早晨七點到這兒,晚上六點回去,濕地保護不讓建橋,俺就弄個船,有事就得渡船過來。”劉應芝告訴記者。
劉應芝與丈夫在南季灣村住了二十年,他們的父輩曾經是這里的渡船工,2013年開始,劉應芝除了渡船,還多了一個新的身份:護河員。“現在雜草馬上就開始長了,一到六月雜草就腐爛了,春天鳥特別多,天氣暖和了,現在水清亮清亮的。看見垃圾,它不好看難看得很,讓人瞧著礙眼。”劉應芝一邊打撈岸邊的雜草和垃圾,一邊介紹她的護河工作。
為有效管護濕地,像這樣沿河打撈,她每三天進行一次,一次巡河三到四小時,這十年來從不間斷,劉應芝是專業的護河員,在她之外,經過十多年的濕地保護教育,許多附近的居民也自覺加入到巡河中來。現在的濕地環境越來越好,河水清澈、魚逐浪花,野鳥三五成群,一幅生態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現在的水都是綠瑩瑩的清,長在這兒,生在這兒,這濕地就是俺的家,俺的家就是濕地,把濕地保護好,就跟保護我的家是一樣的。”劉應芝說。
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春暖花開,鳥雀回歸,兩灣濕地又熱鬧起來。由于這里植被茂盛,水草從生,水質清新,為各種水禽和野生鳥類提供了優越的覓食、棲息、繁殖場所,成為冬春南北遷飛候鳥的理想中轉棲息地。這段時間,濕地護林員不間斷地巡林,查看鳥類棲息情況。
“北邊有鳥,北邊叫喚呢,聽~這不是麻雀,這是老斑鳩。”正在帶隊巡林的護林員叫孫中林,這十年,他的身份從村干部變成了護林員,也見證了兩灣濕地的變化。孫中林告訴記者:“從開始規劃濕地我就在這,2013年就開始干,干了十年了,咱一手建起來的,退休不干了,還在牽掛這個濕地。”
孫中林曾任代戴橋鎮劉寨村的村支部書記,2019年退休后,帶領附近8名群眾參與到濕地動植物保護中來,組建了一支巡林隊。“現在當地群眾對環境保護的思想意識都提高了,我想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孫中林說。
像劉應芝、孫中林這樣守護濕地的群體正在不斷壯大。為了長久地保護好生態環境,這十年,界首市下足了功夫,圍繞濕地的保護與恢復,先后出臺了禁止養殖、捕撈等多項規章制度和村規民約,建設生態保育功能區,探索各種有效措施,不斷加大投入,致力于改善濕地的水質,恢復濕地的生態功能。如今,濕地上種植的蘆竹、蒲葦等喜水花草豐茂繁榮,水杉、楓楊、垂柳等水生樹種蒼翠蔥蘢,色彩斑斕的生態美景,繪就城濕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
“我們濕地公園的生態保護和植被修復主要還是以天然、自然的修復為主,來打造生物的多樣性,逐步改善濕地的生態環境。”界首市戴橋鎮副鎮長李守軍說。
兩灣濕地保護的這十年,濕地面積達到504.34公頃,濕地率達到63.41%。2020年12月25日國家林草局正式驗收,成為阜陽市轄內第六個、泉河流域第二個國家濕地公園。如今,戴橋鎮還在保護區外為濕地村民建起了安置房,在保護區外發展起了特色農業。
在兩灣濕地生態保育區外的代東村,人們通過種植花卉苗木,發展特色產業,讓自己的錢袋子鼓起來,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我們種植的白牡丹每畝可以增加3000多塊錢收入,帶來非常好的效益。”界首市戴橋鎮代東村村民張亞莉說。
界首市戴橋鎮黨委書記段瑜告訴記者:“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我們結合濕地公園的建設管護建立了一些長效機制,讓人民群眾既能夠享受到美好的生態環境,又能在美好的生態環境中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營造一方和諧的生態環境。”
濕地生態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十年來,界首市正是通過一代代人的傳承守護,留住了兩灣濕地一片片綠色和鄉愁。在泉河河岸,我們看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也正是這幅畫卷帶給了我們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之心筑牢泉河生態廊道建設的生動啟示。眼下,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在界首各地生動實踐,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濕地,珍愛濕地,在家門口也能盡享“詩與遠方”。
(郭瑞 鄭陽陳都 閆偉)
來源:阜陽新聞聯播
薊州區打造綠色食品供應基地 早晨在田間晚上到餐桌
看見碭山 周寨鎮助農授粉!官莊壩鎮加強濕地保護!李莊鎮推動環...
國家級綠色工廠,銅山+1
“企業綠色低碳領先指數”編制工作啟動
打贏民航綠色轉型攻堅戰
陜西農產品亮相第22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
“深海一號”成世界首個具遙控生產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潛式生產儲...
秦皇島打造綠色多元發展新型能源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