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7 16:18:15 點擊量:335

三農頭條鄉旅導報訊:4月26日,春耕農忙時節,位于太原市晉源區的山西康培現代農業科技園內,一派忙碌景象。不停運轉的自動化育秧生產線上,播施底土、播撒種子、覆蓋浮土、傳送進棚、噴淋給水,一氣呵成,“科技范”十足。
“育秧的關鍵在于土壤和水,土壤酸堿度要保持在4.5——5.5,澆水要澆到飽和。同時,要精準控制大棚內溫度,28℃——32℃,一般情況下1周時間秧苗就會出土1公分,40天后就可以插秧了,1個棚育出的秧苗可以栽種100畝水稻田。”晉源區高級農藝師張來全介紹道。借助機械化的育秧方式,加之改良的土壤配方,晉祠大米秧苗的出苗率已提高至95%以上。

除了康培現代農業科技園育秧基地,目前,晉源區還在王郭村、花塔村、北大寺村、東莊營村、赤橋村等地配建了自動化的大型育秧基地,實現了晉祠大米育秧的機械化、智能化。由于出苗率高、返青率高、成本低,秧苗這幾年的預定量不僅持續遞增,還接到不少外地的秧苗訂單。加之農業專家的鼎力相助,秧苗預定量也屢創新高。
在自動生產線旁的育秧棚里,最早培育的一批秧苗紛紛露頭。“我種水稻快40年了,以前自己催芽,經常發生爛籽、燒芽現象,現在政府幫我們選好種子,又配建了機械化育秧大棚,不僅周期短,還省籽,你看看這新冒出來的芽苗又齊又壯,秋天收成一定差不了。”看著一排排綠油油的秧苗,晉源區花塔村村民任富貴高興地說。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的根基。目前全區晉祠大米種植主要以“晉稻17號”“錦稻103號”等改良品種為主,約占種植總面積的九成以上。經過多年培育,“晉稻17號”“錦稻香103號”種植出來的晉祠大米,晶瑩亮白、口感勁道,畝產穩定在600公斤以上,達到了優質高產、綠色安全、輕簡栽培等技術指標,已在晉源區全面推廣種植,如今晉祠大米的復種面積達到3500畝以上。
近年來,晉源區農業農村局還邀請多位專家遍訪各地稻米種源基地,在原有“晉稻17”品種的基礎上,又先后從吉林、沈陽等地引進10余種新品種展開示范種植,使得晉祠大米的品種、品質進一步優化。

“今年不僅有優良種子,還要讓稻米‘吃’上有機肥,我和農機隊聯系好了,統一采用無人機植保,新技術、新設備一上,省時又省力,你們就偷得樂吧。”看到秧苗的生產情況不錯,晉源區農業農村局的副局長郭建平高興地將種植計劃提前透露給農戶們,給大家又吃了一顆定心丸。
如何生產優質稻米?郭建平認為,有機晉祠大米就是當前的種植目標。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該區今年將增加有機肥投入,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確保晉祠大米的營養價值更高。

如今,為提升產量和品質,晉祠大米的生產過程已實行統一購種、統一育秧、統一栽植、統一農資、統一植保等多方位的統一管理,并大力推進機械化作業和科技助農的生產模式,致力于為現代農業注入工業思維和科技動能。
用郭建平的話說,作為歷史悠久的農業品牌,要為農戶們探索出了一條科技興農、品牌興農之路。“等5月插秧后,農業部門會定期邀請農技專家展開植保指導,推廣使有機肥和高效低毒無殘留藥肥,為稻米吃上‘營養餐’,品質高,將來自然不愁賣。”(衛紅輝 楊潤德)
5大科研院所“黑科技”集體路演!楊凌油菜“科技大集”實力吸“...
智能溫室+無土栽培 科技感“爆棚”!
武城:無人駕駛 智能精播 辣椒種植科技范十足
永順科技賦能育秧育苗助春耕
湖南湘鄉:科技專家服務團“把脈支招”助力春耕生產
中國農科院將聚焦四類科技問題推動科技援疆
2022/23年度伊拉克大米產量預估下調至2萬噸
印尼將進口更多大米來補充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