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8 14:12:54
CCTV-17《鄉村大舞臺》
走進四川省瀘州市瀘縣
首播時間:
2023年5月1日 20:50
重播時間:
2023年5月2日?8:40
CCTV-17《鄉村大舞臺》
特別節目
本期走進四川省瀘州市瀘縣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
位于長江、沱江交匯區的核心腹地
從西漢建縣至今
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縣”

苗霖、依利米努爾·艾麥爾江
嘉賓趙亮、包胡爾查、陳紫妍、
陳印泉、侯振鵬、傅莉珊
共同推介瀘縣之美







最美聲音
薅秧歌
瀘縣是農業大縣
農耕文化厚重

薅秧是一種傳統的除草方式
用來促進水稻生長
人們在薅秧的同時
往往會唱起山歌
緩解疲勞
薅秧歌由此而來

薅秧歌主要以說農時節氣、
談生產勞動為主
大多數是即興創作
唱腔主要分為高腔、四平腔和喊歌

七十多歲的老人和孩子們
表演《薅秧歌》
原生態的歌聲直抵人心

趙亮、包胡爾查和他們比調門兒
直接站到了長凳上
最美古建筑
屈氏莊園

瀘縣的屈氏莊園
始建于清朝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據說是屈原的后裔所建
在川南一帶久負盛名

屈氏莊園

川南地區自古石料豐富
建筑多以石砌工藝為主


“南宋民間看瀘縣”
瀘縣這些南宋石刻
工藝精美
工匠技藝高超
千百年來保存完好
在中國首屈一指
彰顯了宋韻匠心










千千萬萬的瀘縣石匠們
用腳踏實地的作風
和向陽而生的精神
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川南人
也鑄就了屹立千年的宋韻龍城

最美腔調
石工號子

瀘縣的石工號子
大多是即興創作而來
唱的都是想到的、看到的
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號子一領眾和
歌聲高亢粗獷

田安平、劉軍、浦先成、
浦先禮、唐良海、鄧正彬等人
表演《石工號子》
再現了石工勞動場景
完美演繹石工們永不言棄的精神

最美戲劇
川劇《滾燈》

川劇在唐代就有
“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2006年,川劇也被列入第一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川劇有三大絕活
變臉、噴火和滾燈

其中,滾燈表演最考驗表演者的平衡能力
表演者表演時要把點燃的油燈放在頭頂
在長凳上下穿行、翻滾
燈盞不能掉落
油燈也不能滅


嘉賓們體驗滾燈
想要讓油燈“固定”在頭頂
簡直太難了



瀘縣美食
總有一種味道適合你
瀘縣特色美食
“九大碗”“八拼盤”
不容錯過
頭碗、酥肉、粉蒸肉、
扣鴨、糖醋瓦塊魚、肘子、
扣雞、龍眼肉、扣肉
月母雞湯、宮保蝦球、辣子兔、
炸泥鰍、手撕黃鱔、胡豆、
酒香牛肉、鹵鵝……
總有一種味道適合你










這里的美食獨具特色
上菜的方式也與眾不同


李小明帶來創意自行車表演
“三輪車”“五輪車”“翻滾自行車”
讓人大開眼界

李小明為嘉賓趙亮特意準備了
“超大超豪華”的車
他是否能騎走?

嘉賓們體驗“迷你版”自行車
上車都費勁


嘉賓助陣
載歌載舞
傅莉珊演唱《我們都是追夢人》
向勞動者們致敬

趙亮、張德高表演雙簧
幽默風趣
讓人爆笑不止


陳印泉“變身”瀘縣導游
推介瀘縣龍腦橋、龍眼樹、
宋代石刻博物館
言行舉止能否讓侯振鵬滿意?

包胡爾查看到當地的石刻文化
深受感染
即興創作出歌曲《龍城石刻》

陳紫妍演唱《迎福來》
為大家送上美好祝福

玉蟾的日出
瀨溪的波光
龍腦橋的石板
鐵環滾過年少時光
雨壇去耍龍燈
河壩頭打桂圓
……




楊洋演唱《這就是瀘縣》
用歌聲推介瀘縣

歌聲動聽
舞蹈也不簡單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瀘州雨壇彩龍融入舞蹈之中
讓人看不夠

包蕓菲、陳夢演唱《尋龍》

趣味比拼
體驗瀘縣農耕文化
瀘縣玄灘鎮是川南典型的
“雙稻雙蝦”養殖基地
當地的再生稻種植、
小龍蝦、大頭蝦養殖屬瀘州市首創

當地的農民朋友們
在合適的季節
向稻田里放入相對應的蝦
實現“稻蝦共存、蝦稻互補”
“雙稻雙蝦”是一水兩用、
一田多收、一舉兩得、
讓農村有景可看
農業有錢可賺

趙亮、包胡爾查帶領隊員
比拼抓蝦、拔河
誰能獲得勝利?


拔河



瀘縣之美,
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
是他們的辛勤付出和堅守
讓瀘縣越來越美好!

更多精彩
5月1日?20:50
鎖定CCTV-17《鄉村大舞臺》
節目單

撰稿|郭曙光
制圖|郭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