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5 10:16:13
涼州融媒訊(記者 陳凱年? 楊佳佳)“我們要盡快排練好舞蹈,等下次解放軍叔叔來的時候,要跳給他們看!”在涼州區高壩鎮臺莊小學舞蹈排練室里,王梓萱和同學們跟著音樂節拍翩翩起舞。
涼州區高壩鎮臺莊小學位于涼州城東郊,全校僅有159名學生,這里的學生主要以附近村社的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經學校負責人介紹,以前學校教學硬件設施比較差,五年來,在解放軍駐武某部的幫扶下,學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舞蹈排練廳、科技館、多功能報告廳、塑膠跑道、硅PU籃球場、五人制足球場、圖書、辦公電腦、打印機、數碼相機、口風琴……應有盡有。

(臺莊小學學生在舞蹈排練廳排練舞蹈)
“我們學校的社團活動有舞蹈、武術、口風琴、花樣跳繩、繪畫等,我最喜歡舞蹈和口風琴,非常感謝解放軍叔叔給我們創造了這么好的條件。”涼州區高壩鎮臺莊小學三年級學生王梓萱說。

(臺莊小學同學們精心繪制的畫報)
在教學樓一樓大廳的展板上,一邊是解放軍官兵們與同學們在一起活動的照片;一邊是同學們精心繪制的畫報,無言地訴說著對心目中“最可愛的人”的敬愛和感激。
“學校有條件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得益于部隊的傾力幫扶,使我們的孩子也能像城區學校的學生一樣,享受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高壩鎮臺莊小學教師王文娟說。

(臺莊小學同學們在科技館里觀看機器人表演)
自2018年與高壩鎮臺莊小學開展軍校共建活動以來,解放軍駐武某部通過捐贈教學設備、救助困難兒童、捐資修建活動場館等,累計為臺莊小學投入65.2萬元,樹立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良好形象。

(武威第三中學國防教育基地里同學們觀看武器模型)
有一種愛是呵護,有一種愛是激勵。武威第三中學和解放軍駐武某部結成共建對子以來,從文明共建、文化共建、文藝共建和國防共建入手,每年都要開展多項雙擁共建服務活動。學校在平時教育教學活動中開設國防教育課,組建國防教育社團、航模社團,每周帶領學生在國防教育基地聆聽國防教育講座、觀看國防教育影片,并主動邀請駐武南消防官兵來學校為學生宣講消防知識,組織師生和官兵聯歡互動,開展國防教育講座活動等,以國防教育浸潤師生愛國心。
“平時我也喜歡看一些關于載人航天的新聞,每當看到航天員在空間站里做實驗和生活的場景時,我就很興奮,很羨慕,我要好好學習,勵志做一名航天員,報效祖國。”武威第三中學八年級一班學生嚴鈺婷說。

(武威第三中學校園一角)
武威第三中學團委書記王睿介紹說:“我校聯合駐地部隊,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紅色故事進校園活動,和部隊官兵一起觀看《長津湖》《建國大業》等紅色電影,利用班會共同高歌《學習雷鋒好榜樣》《黃河大合唱》等紅色歌曲。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牢記歷史,繼承革命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將來為建設偉大祖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涼州區不斷鞏固和擴大“雙擁模范城(縣)”創建成果,軍民共建、互辦實事,廣泛開展雙向服務、雙向奉獻活動。“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新型軍政軍民關系更加牢固,雙擁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加快部隊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涼州區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舉辦退役軍人和隨軍家屬就業專場招聘會,122人簽訂就業意向書實現就業。常態化走訪慰問駐武官兵,每逢春節、“八一”建軍節等,在組織慰問駐武部隊的同時,對部隊服役期間榮立三等功以上的軍人家屬及烈士遺屬、抗美援朝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兩參人員等重點優撫對象同步進行慰問。

(黃羊鎮養老福利服務中心)
駐武部隊把駐地當故鄉,把群眾當親人,積極為群眾送溫暖、獻愛心。全區共結成軍民共建幫扶對子340個,部隊官兵資助困難學生300余人,援建新農村建設示范點7個,聯建基層“兩委會”7個,建成文明社區9個。深入開展敬老、幫困送溫暖活動,利用訓練、戰備工作間隙和重大節假日為老人整理內務、捐贈生活用品等,弘揚了中華民族敬老尊老的優良傳統。

(黃羊鎮養老福利服務中心里老人們在一起打牌)
開展雙擁共建基層基礎是關鍵,涼州區組建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服務中心(站)531個,實現了服務機構網絡全覆蓋。全力打造“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1個區級服務中心、48個鎮(街道)級服務站,34個村(社區)級服務站完成了“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創建。
涼州區東關街武裝部長、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王生蘭介紹說:“我們東關街退役軍人服務站,著力打造服務廣大退役軍人的‘加油站’,三年來,通過開展就業推介服務,幫助96名退役軍人實現就業。通過上門為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慰問等活動,大力營造尊崇軍人職業、尊重退役軍人、‘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濃厚氛圍。”
流動中國 生機盎然(經濟聚焦)
青春中國丨在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感恩奮進 起而行之】“四好農村路”美了鄉村旺了產業
【感恩奮進 起而行之】干勁十足!今年茂名荔枝銷售如何提速增效...
“五一”消費市場,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動力
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經驗交流會舉辦
劍河縣登上“豐饒中國”——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成果展
中國多景區上演“背書熱” 傳統文化為城市旅游“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