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6 09:56:34 點擊量:324
春末夏初,暖意漸濃,走進白泥井鎮萬通農牧業科技園區,綠色生態農業循環示范區蚯蚓(大平2號)養殖項目正在實施中。一排排整齊排列的養殖大棚中,每塊蚯蚓地壟都鋪撒著一層經過發酵的糞土和打碎的農作物秸稈,小蚯蚓則在土里不停地蠕動。


▲白泥井鎮萬通園區蚯蚓養殖基地。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272萬元,實施大棚蚯蚓養殖12000平方米( 養殖密度2萬條/平方米)、種養協同壤休養示范項目50畝、綠色生態農業種植500畝,預期年產蚯蚓300噸、有機肥8000立方米。養出的蚯蚓不僅能賣錢,生產的蚯蚓糞還能提升農產品品質,而牛羊養殖產生的糞便則為蚯蚓提供了養料,一幅綠色有機循環農業產業畫卷徐徐展開。


▲翻刨機將玉米秸稈、牛糞等農業有機廢棄物加工成蚯蚓的“美味大餐”。
白泥井鎮是達拉特旗的農業重鎮,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為當地農戶帶來了經濟效益,但大量農業有機廢棄物的產生卻成為了令當地政府及老百姓頭疼的問題。傳統的處理方式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為了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讓有機固廢“變廢為寶”,白泥井鎮探索引進了蚯蚓產業,讓秸稈和糞便等農業有機廢物得到了統一集中處理,成為了蚯蚓的“養殖溫床”;而蚯蚓糞及經蚯蚓分解后的農業廢棄物則成為了果蔬等作物的上好有機肥料。這條由蚯蚓產業串起的生態循環鏈條,既使污染源變肥源,實現了農業有機廢棄物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改善了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又對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自從白泥井鎮引入蚯蚓產業,以前人人嫌棄的玉米秸稈、糞土都‘變廢為寶’,農業廢棄物亂傾亂倒現象減少了,極大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白泥井鎮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杜學梅說。

▲工人正在進行篩選作業。
下一步,萬通農牧業科技園區將進一步建立立體式種植、純生態化循環養殖模式,以“公司+基地+養殖戶”的模式帶動周邊農戶一起養殖蚯蚓,并利用蚯蚓糞種植綠色有機蔬菜,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來源:今日白泥井
習近平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 加快建設以...
【全力拼經濟 聚力促發展】武威天祝金強工業集中區石門產業園孵...
【武威日報】天祝培育壯大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
沈忠道在安遠華藏寺等鄉鎮調研重點工作時強調 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
確山盤龍街道:擎畫鄉村美 聚力產業興
產業振興典型案例:樂清市農業農村局
產業振興典型案例: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眉山:支持衛星應用產業發展 最高獎勵5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