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正安 2023-05-10 11:34:31
張幫兵,男,正安縣安場鎮興莊社區居民,現年30歲,20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身為當地返鄉致富帶頭人、縣級領軍人才,他一直以嚴謹務實、勤奮努力、務實創新、鍥而不舍的精神,在平凡工作中干出非凡成績。
觀念創新促進思想解放
常年在外打工的張幫兵,干過銷售、影樓攝影、外賣等工作。201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縣委政府號召優秀青年到廣闊的農村建設家鄉,張幫兵開始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
然而,由于土地流轉困難、場地整理耗時費力、籌備難度大等因素讓張幫兵開始猶豫不決,加上周邊農戶并不看好張幫兵的想法,他們認為90后的年輕人哪里懂得農業種植,也吃不了農民的苦。經濟上的壓力、周邊群眾的質疑讓張幫兵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經過差不多兩個月的深入思考和了解,再加上身邊家人無條件的支持,張幫兵對創業之路已有初步規劃,他認為將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的思路和理念,在農村大有可為。

技術創新破除發展瓶頸
一開始,張幫兵了解到,木耳種植周期短,收益快,于是籌集資金30萬元投入永興組,用于土地流轉、場地整理,準備種植木耳,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當地氣候環境不適合木耳種植,又缺乏科學種植技術,導致木耳無法生長,讓張幫兵的創業之路遭受了重重一擊。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并沒有打退堂鼓,而是直面失敗,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重新總結經驗教訓。通過反思,認識到自己是吃了不懂技術的虧,他心里萌生出了“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的想法。
此后,張幫兵經熟人介紹,通過向鳳岡縣的一名菌類種植專家學習、在網上看視頻自學、向縣內同行前輩請教等方式,系統地學習了種植松茸菌的技術。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張幫兵認識到,興莊人口多、土地少,為有效利用土地,需要采取林下種植的方式。另外,新鮮的松茸菌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但保存時間不長,若沒有其他技術手段支撐,極易腐爛,帶來不小的損失。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張幫兵多方學習烘干技術,修建了一間廠房,采購了一臺烘干機器,將采摘來的新鮮松茸菌除濕、烘干,大大提高了其保存期限。

思路創新筑牢產業底氣
張幫兵成立了正安縣豐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辟了一片占地50畝的基地,種植了李子、櫻桃、橘子、葡萄等果樹,采用林下種植的方式,培育了松茸菌、雞腿菇20畝,年產值可達150萬元左右。另外,2022年6月,張幫兵還改造了自己家老房子,打造成網紅農家樂,將現代農業與旅游相結合,吸引帶動全縣游客到基地來采摘蘑菇、水果等有機農產品,截至目前,農家樂共接待游客1200余人次,收入達15萬元。
張幫兵認為,在家鄉創業,不僅能盤活土地資源,將家鄉的產業發展起來,還可以有效解決當地群眾就近務工的難題,幫助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

張幫兵秉承“做好帶頭人,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理念,在當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時常有附近的居民來向他咨詢相關情況。了解到附近居民種植蘑菇受阻,張幫兵主動上門傳授種植蘑菇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經驗,在他的帶領下,興莊社區的種植戶也逐漸多了起來,目前有食用菌種植專業戶8家,戶均增收5萬余元,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
張幫兵介紹,接下來他還將進一步結合鄉村振興農旅一體化工作思路,開展林下養雞、鴕鳥等特色養殖,做大做強林下經濟,為興莊社區的經濟發展出一份力。
陳懿
兩個村的發展與鄉村振興工作的啟示
科技創新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沈忠道在全縣強科技行動推進會議上強調 以強科技引領支撐強工業 ...
【群英繪藍圖?“隴原之光”東西部協作支教人才】齊衛華:擔當協...
【全力拼經濟 聚力促發展】金強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以企業環保改...
天祝:凝心聚力促發展 真抓實干顯成效
陳錫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鄉村振興】樂陵:“田間黨課”激活鄉村振興產業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