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19日,習近平主席將在陜西省西安市主持召開中國—中亞峰會,中亞五國元首將來華參會。這是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也是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在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峰會召開之際,“國家隊”楊凌收到來自中亞國家——烏茲別克斯坦農業部部長沃伊托夫的一封感謝信,感謝楊凌示范區作為主辦方在中亞國家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綜合培訓班上所做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感謝楊凌示范區國際交流中心舉辦中亞國家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綜合培訓班。”這是烏茲別克斯坦農業部部長沃伊托夫的感謝信內容。盡管文字簡短,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時間撥回到2023年4月13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主辦,楊凌示范區承辦的中亞國家農業先進適用技術綜合培訓班在楊凌開班。來自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五個國家農業部門、科研機構、大學等單位的87名學員,齊聚“云端”,強化互鑒交流,碰撞思想火花,促進各方在現代農業領域開展交流合作。

在結業儀式上,塔吉克斯坦農業部農業政策及糧食安全監管司首席專家拉查博夫?貝揚作了發言,這封186字的發言稿,連說5聲“感謝”!

“我對有機會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組織的如此精彩的中亞國家農業先進和適用技術研討會深表感謝。”
“非常感謝主辦方優秀的組織,研討會為我們提供了先進有用的知識。”
“感謝講師內容詳實的教材和生動細致的講解。”
“本次研修班讓我獲得了新的知識,這將對我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此外,研修班期間還討論了許多我不知道的但對我的工作十分必要的重要問題,感謝所有的老師!”
“最后,再次感謝這次精彩研討會的組織者。”
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國立農業大學副教授阿拉納扎羅夫?馬德拉希曼也發表了自己的結業感言。他說,“感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事們,我們學到了很多關于農業發展的知識。”

目前,農民和農場主是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的主要生產者。棉花生產占據棉纖維生產和出口的主導地位之一,也是該國外匯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棉花生產需要大量的水,在棉花種植中的重要技術就是節水灌溉技術。
“為了今后開展更富有成效的工作,我期待站在中國的灌溉田中與你們面對面溝通,了解友好鄰國的經濟發展,了解土壤結構、植物育種和作物產量情況,開展共同合作,造福兩國人民。”阿拉納扎羅夫?馬德拉希曼對雙方后期合作充滿期待。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中亞是“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也是共建“一帶一路”集中取得早期收獲的主要地區之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中國和中亞五國積極開展發展戰略對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在此基礎上,楊凌示范區與中亞的合作也從未間斷。
2016年11月5日,由西北 農林科技大學發起成立的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成立。至今已有來自18個國家的96所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入,成員包括來自中亞國家的11所農業院校和科研機構等。

同時,楊凌示范區還與中亞國家通過建設海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深化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等多種形式開展深入合作,為當地農業示范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尤其是2019年10月,楊凌示范區與烏茲別克斯坦農業部簽署了關于聯合建設農業創新中心的合作意向書。隨后,雙方加強溝通協調,確定由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共同建設上合農業基地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園區位于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錫爾河州,占地面積3500畝。園區已建成占地108畝的現代化設施農業大棚,1000畝的滴灌葡萄示范園,1260畝新品種試驗示范區。目前園區主要從事新品種試驗試種、新技術試驗推廣、優良品種繁育擴繁、深加工產業開發及農業科技服務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不僅促進了中烏農業科技創新與交流,也推動提升了上合組織農業科技和產業化水平。

吉爾吉斯斯坦有句諺語,“離群獨行的人會被狼吃掉”。地區合作的意義如同這句諺語,只有國與國之間加強合作往來,才能走出一條互惠互利的道路。

未來,楊凌示范區將以國際合作和交流培訓為紐帶,讓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源源不斷“飛”出國門,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注入現代農業的“中國元素”,為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力,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繁榮注入正能量。